卡泰麗娜·斯福爾扎(Caterina Sforza,1463-1509)。
],法恩扎[法恩扎(Faenza)的統(tǒng)治者是阿斯托雷·曼弗雷迪(Astorre Manfredi)。
]、佩薩羅[佩薩羅(Pesaro)的統(tǒng)治者是潘多爾科·馬拉泰斯塔(Pandòl(fā)qo Malatesta)。
]、里米尼、卡梅里諾[里米尼和卡梅里諾(Rimino e Camerino)的統(tǒng)治者是朱利奧·切薩雷·瓦拉諾(Giulio Cesare Varano)。
]、皮翁比諾[皮翁比諾(Piombino)的統(tǒng)治者是賈科莫·德·阿皮亞諾(Giacomo d Appiano),雇傭軍隊長。
]等地的統(tǒng)治者,還有盧卡人、比薩人、錫耶納人,全都逢迎他,要成為他的朋友。只是到了這個時候,威尼斯人才能夠察覺自己所采取的辦法是多么魯莽!他們?yōu)榱双@得倫巴第的兩個城鎮(zhèn),卻使法國國王變成意大利三分之二[有的版本作“三分之一”。
]的土地的統(tǒng)治者。
試細想一下:如果法國國王遵守我在上面所說的規(guī)則,牢牢地維系著他所有的朋友并且給以保護的話,那么,他要保持自己在意大利的威望又有什么困難呢!因為他們雖然為數(shù)眾多,可是既弱小又膽怯,有的害怕教廷,有的害怕威尼斯人,[羅馬教廷和威尼斯在14世紀(jì)末葉,通過勢力擴張,變成意大利的兩個最大的強國。
]因此他們總是不得不緊跟法國國王,從而他只要借助他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使自己穩(wěn)如泰山對抗那些仍然是強大的勢力??墒撬贿M入米蘭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反而援助教皇亞歷山大占據(jù)羅馬尼阿,[教皇亞歷山大,原名羅德里戈·博爾賈(Rodrigo Borgia,1431-1503),通過賄賂當(dāng)選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Alesandro VI,1492-1503年在位),使教皇政權(quán)日益世俗化;他還通過其私生子切薩雷·博爾賈(即著名的瓦倫蒂諾公爵)以教廷保護人的資格,把意大利的羅馬尼阿(Romagna)置于教廷的直接統(tǒng)治之下。
]他永遠沒有想到,由于此項決策使他失去了朋友和那些原來投靠他保護的人們,他削弱了自己的勢力;而另一方面,教廷由于宗教權(quán)力本身就獲得很大的權(quán)威,現(xiàn)在法國國王又給他增加了巨大的世俗權(quán)力,于是勢力大增。法國國王犯了頭一個錯誤之后,不得不繼續(xù)錯下去,直到最后為了抑制亞歷山大的野心,以及為了阻止他成為托斯卡納的統(tǒng)治者,他甚至不得不親自跑到意大利去。[路易十二于1502年7月回到意大利,一部分原因是制止瓦倫蒂諾公爵繼續(xù)向托斯卡納擴張,同時也為了準(zhǔn)備征服那波利王國。
]他使教廷的勢力大增并且失去了一些朋友卻好像還不夠似的,他一心垂涎那波利王國,便同西班牙國王分割這個王國。[1500年11月路易十二同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締結(jié)《格拉納達條約》,商定把那波利奪取過來,法國和西班牙瓜分了那波利,但是后來兩個國王分裂,路易十二戰(zhàn)敗,法國人于1504年從所占領(lǐng)的那波利部分領(lǐng)土上被趕走。
]他原先是意大利的主宰,可是現(xiàn)在他帶來一個伙伴,于是那個地方的野心家和心懷不滿的人們在那里有申訴的地方了。而且他本來可以讓一個向他納貢的人[納貢的人(Pensionario),或作“臣服的人”解,指那波利國王弗雷德里克四世(Frederick IV of Naples,1452-1504,或稱阿拉貢的弗雷德里克,F(xiàn)rederick I or Federico d Aragona)。他的王國為其表兄斐迪南二世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所瓜分。
]留在那個王國為王,可是他卻把他攆走,而帶來另一個人 一個能夠把自己趕走的人。
獲取領(lǐng)土的欲望確實是很自然的人之常情。人們在他們的能力允許的范圍內(nèi)這樣做時,總會為此受到贊揚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