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之后,假洋鬼子哼著歌,晃晃悠悠地回宿舍來了。
推開宿舍的門,假洋鬼子一眼就看到了仍在悶頭苦學的孔乙己,一臉的不屑:“孔乙己,都什么年代了,還在琢磨那‘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嗎?”
孔乙己抬起頭,推了推自己的酒瓶蓋似的眼鏡:“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窮吾一生之力也只得一些皮毛罷了!區(qū)區(qū)一個‘茴’字的寫法,何足道哉!”
假洋鬼子抓過孔乙己手中的《史記》:“Oh,my?。纾铮?!都什么年代了,你還看這種出土書呀!像我都讀GRE、托福了!難怪你趕不上時代!”
不等孔乙己回答,他又扯扯孔乙己的花白胡子,拉拉他又臟又破的長衫:“你還是這身行頭啊,都快成出土文物了,快換換吧!”假洋鬼子拍拍自己身上的皮爾卡丹:“瞅見了吧,就這小意思,才2000!夠派吧!”說完,不等孔乙己答話,“書呆子,不與你聊了,我還有個party呢,byebye!”
孔乙己嘆了口氣:“唉,這都是怎么了?”又埋頭看他的《史記》了?! ?/p>
且東說寓:
隨便往哪個高校的自習室一瞅,猛一眼掃過去,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手里捧的十有*是英語書。但如果因此就判定,外語學院的學生最勤奮,那你就錯了,這年頭,無論學數(shù)學的,還是學文學的,看的最多的,都是英語。雖然國家已經(jīng)三令五申,不許將四級證和學位證掛鉤,各個學校還是遵循著自己的老辦法,四級沒過的,就是不許畢業(yè)。
一到暑假,各種培訓班紛紛登場,其中最火爆的就是英語。公車上,時不時會看到一些和書包差不多大小的小不點兒,在父母的督促下高聲念著英文;電視上,各種形式的英語節(jié)目層出不窮,無論你70歲還是7歲,都能找到專為你而設(shè)的英文欄目;更別提書店里五花八門,越賣越火的英文讀物,就連《China?。模幔椋欤芬渤闪藞髷偵系膿屖重?,雖然很多人從來不能讀完一個完整的版面。
在英語的強勁風頭下,一向被我們視作博大精深、意味雋永的語文倒是冷清了許多。對一些家長來說,讀熟了唐宋八大家,遠不如背透了26個英文字母重要。英語講不好,工作都難找。家長的話倒不是危言聳聽,這年頭,不僅考大學要考英語,考碩考博都要考英語,哪怕你致力于研究甲骨文,英文不好,成績再優(yōu)也是白搭。很多單位不管和英語沾不沾邊,都會在招聘時都掛出了“英語XX級”的牌子,不達到標準的,一律免談,仿佛貼出了英語標準,就叫和國際化接軌。
經(jīng)濟全球化是必然,學習英語也是必然。但為了學英語而忽略母語,就和撿芝麻丟西瓜沒什么兩樣。母語是根,母語是魂。騰飛中的巨龍,即使它的爪子再鋒利,身形再健美,沒有了魂魄,也只是精致的大玩偶。而一個玩偶,再怎樣精巧,也無力屹立于世界之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漢語無疑是最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化,我們在向世界展示我們開放的一面的同時,也要向它們展示我們的語言文化。而要想讓世界領(lǐng)略到漢語的魅力,中國人就必須有能力將漢語的光彩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