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文中說明了,林家也是鐘鼎之家。鐘鳴鼎食,大富貴也!世代列侯、祖輩做官、前科探花,作者把林家的狀況逐一寫來,無一不透著權(quán)貴氣象。試想,以林家這樣的背景,以林如海這樣的官職,會任由自己的獨生女兒成為無依無靠、寄人籬下的“乞食者”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否則就太低估林如海的智商了!這里,作者只是寫出了林家的人丁不旺,沒有男性后代而已,絲毫沒有透露出林家有經(jīng)濟方面的危機。林如海已經(jīng)四十歲了,這個年紀還沒有男性繼承人,在那個時代是十分悲哀的事情,所以林家的悲劇在于沒有兒子,而不是沒有財力。
于是在太太賈敏死后,感覺漸漸力不從心的林如海決定把女兒托付給丈人家賈府照管,以便女兒黛玉能夠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和照顧。于是有了林黛玉進賈府的故事。關(guān)于黛玉進賈府這一回文字,甲戌本的標題是“金陵城起復(fù)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收養(yǎng)”二字實在不恰當?shù)煤?。一則當時的林黛玉僅僅喪母而已,父親還健在,算不上孤兒,不能稱之為“收養(yǎng)”;二則以林家顯赫的家族背景以及林如海身居要職的身份來論,“收養(yǎng)”二字也顯然言過其實,過于觸目驚心的凄涼。這樣的標題主要是因為舊本內(nèi)容顯示:林黛玉初進賈府時便已經(jīng)是父母雙亡的孤兒了,在走投無路舉目無親的情況下被迫棲身賈府,這樣一來,黛玉的境況就比現(xiàn)在通行版本中的身世狀況要可憐得多了。不過,隨后作者對林黛玉的身世進行了修改,使故事顯得一波三折,也讓黛玉在賈府中有了更多的主動地位。隨著故事的修改,庚本便將標題改為“賈雨村夤緣復(fù)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也是現(xiàn)代讀者看到的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故事。
仔細來分析一下林黛玉進入賈府的一系列描寫: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國府打發(fā)了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想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zhuǎn)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fù)抬起轎子。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shù)胤胖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zhuǎn)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庇谑侨娜藸幹蚱鸷熁\,一面聽得人回話:“林姑娘到了。”
大多數(shù)讀者至今認為林家的財力是不如賈家的,因為從林黛玉初進賈府那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看來,她還是很緊張的,好像從沒見過世面的小媳婦。其實這不難理解,一個年僅五六歲的女孩子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尤其這個地方還有著和自己的家鄉(xiāng)完全不同的風俗差異,很多生活習慣也是不同的,能夠做到像林黛玉這樣沉著鎮(zhèn)定已經(jīng)十分不錯了,換了別的孩子,恐怕早慌得不行了。畢竟林家和賈家地處一南一北,雖然賈府很多方面仍然沿用曾經(jīng)的南方生活習慣,但兩個家庭畢竟存在著相當大的不同。另外,賈府人丁興旺,走到哪兒都是前呼后擁,而林家則是人丁單薄的人家,林黛玉除了有個已經(jīng)夭折的弟弟外,沒有任何兄弟姐妹,更不像榮國府似的經(jīng)常有一大堆親戚長住,林家是個極冷清的人家,這也造就了日后黛玉的性格,喜散不喜聚,害怕熱鬧之后的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