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基層選舉是怎樣進行的

大小眼看美國:一對中國父女眼中的超級大國 作者:陳強


2006年11月7日,是美國中期選舉的投票日。結果民主黨重創(chuàng)布什的共和黨,重新贏得失落12年之久的參眾兩院控制權,迫使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重組華盛頓政治版圖。這一夜之間的政局“巨變”,靠的不是槍桿子的力量,而是美國人民用一張張選票投出來的。

投票那天,我特地前往哥倫比亞市的投票站看個究竟。

投票站分布在教堂、學校、運動場館等場所,開放時間為6點到19點。選舉日沒有放假,選民只能利用下班時間前往投票。

得益于中國記者的身份,我獲準進入一個設在籃球館的投票站看一看:迎面是領取選票處,右側是兩排依次用紙板隔開的寫票臺,左側擺著一臺電子投票機。投票的方式有兩種——在紙選票上填寫后投入票箱,或者直接在電子投票機上用手指觸摸屏幕投票。后一種方式我還從沒見過,當看到一位黑人婦女懷抱嬰兒、帶著五六歲的男孩在投票機上操作時,站在遠處觀察的我趕緊掏出數碼相機拍下了這一幕。

美國人既沒有戶口,也沒有身份證,遷徙自由。多數人是跟著工作轉——在哪兒能找到工作,就把家搬到哪兒,壓根兒沒有“老家”的觀念。年滿18歲的公民可以參加任何一個地方的選舉,但必須在選舉前一個月進行選民登記。投票前一周,當地報紙將公布各投票站地點和選民名單,選票樣式除在媒體上發(fā)布外,還寄到各選民家中,以便選民提前了解選舉的內容。

據介紹,美國國家一級的選舉每兩年舉行一次,州的選舉和地方的選舉往往同時進行,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這次中期選舉比兩年前的總統(tǒng)選舉規(guī)模小一些,不僅選國會參眾議員,也選州的參眾議員以及縣級行政長官、各區(qū)巡回法院法官,還要對州高級法院的法官投信任票,并對本州若干涉及公共利益的議題進行公決。由于上至國會議員、下至縣長的選舉內容都集中在一張選票上,因此各選區(qū)的選票都不一樣。我所在的密蘇里州某選區(qū)的選票共有29個選項,有的職位有4名候選人參選,有的只有一名候選人;在公共議題部分,供選民表決的選項包括“是否允許進行干細胞研究”、“是否同意將最低工資從每小時美元提高到美元”、“是否提高煙草稅”等,如選擇“Yes”的選票超過半數,此議題將獲得通過。

美國人少地多,住得很分散,彼此往來也不多,那么選民如何了解候選人呢?當地朋友告訴我,候選人除了在媒體上做廣告、郵寄宣傳單外,還組織志愿者打電話或上門拉票。當然,廣告既有給自己涂脂抹粉的,也有揭露對手丑聞的。與以往不同,許多候選人在網上開博客,以此搭建和年輕選民之間溝通的橋梁,激發(fā)年輕人的參政熱情。這次選舉結果顯示18—29歲選民的投票率超過往屆,并高出其他年齡段的選民。

發(fā)表政見不是候選人獨有的行為,公眾同樣可以公開表達自己的傾向。最常見的是街道兩側的小廣告牌,或提醒選民對提高煙草稅的議題說“NO”,或呼吁選民對提高最低工資的議題說“Yes”。選舉日當天,有幾個人舉著“拒絕謊言,中止戰(zhàn)爭”、“為和平投票”的標語牌站在十字路口,其中一位白人聲稱自己是“無黨派人士”,他不諱言把票投給民主黨,“因為我們反對布什的伊拉克政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