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名分(2)

包在紙里的火 作者:云飛揚


當蕭原按過200多個門鈴、累計爬了900多級樓梯,體力和信心都差不多消耗到了極點的時候,他決定最后再按一次門鈴就放棄這個任務——就在這個時候,他苦苦尋找的那個知情人突然打開了房門。憑借對方的指點,蕭原揭露了事故橋梁在建設過程中的腐敗行為。我相信,促使知情人開口說話的,除了他自己的良知之外,還有蕭原踏破鐵鞋的努力和他大汗淋漓的樣子。

另一個故事有關于一起少年自殺事件。在那個故事里,那個少年由于不堪父親的苛責選擇了離家出走,當他的父親在河岸邊找到他的時候,他曾與父親對峙了十幾分鐘。那個父親以為他的厲聲斥責可以使兒子回頭,沒料到兒子真的跳下了河。

蕭原趕到河岸邊的時候,跳河的少年剛剛被人從水里撈上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一群路人圍了過來議論紛紛。有人打了120急救電話。在醫(yī)生趕到之前,一群記者趕到了,他們圍住那個看上去失魂落魄的父親,七嘴八舌地提問。但那樣的情形下,那個父親并不想回答任何問題,他不斷地揮手不斷躲閃。

蕭原本來也想去找那個父親問幾個問題就回報社交差,但他最終并沒有這樣做。他向躺在地上的少年走過去,他趴在地上,猶豫了一下,就開始口對口地給少年做人工呼吸。盡管這樣的努力沒能換回少年的性命,卻使那個懊悔的父親無比感激。后來他只接受了蕭原的采訪。他詳細地向蕭原講述了這一場不幸的來由,并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勸誡天下的父母不要逼子女太甚。

也許你還記得那年中秋節(jié)發(fā)生在城北某個KTV里的那場大火——70多個在包廂里準備徹夜“歡唱”的男男女女最終也沒能活著離開火場。在《北方時報》上報道這場災難的記者就是蕭原。在當時趕到現(xiàn)場的幾十名記者中,只有蕭原突破警戒線進入了火場。

蕭原在《采訪背后》里說,幫助他突破警戒線的是一套消防服。聽起來有點奇怪,但蕭原的確有一套消防服。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會有,總之他有。我所知道的是,蕭原每次外出采訪時都要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背包。它就像是個小小的衣柜,里面不僅有消防隊員穿的消防服,還有醫(yī)生穿的白大褂、建筑工人戴的安全帽等等。

這個可疑的“消防隊員”騙過警察進入火場之后,看到幾個消防員正拿著高壓水龍向高處的起火點噴射。當他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消防員顯得體力不支時,就接過了高壓水龍,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握不住它。它失去了控制,噴出的水柱把那個剛剛走到一旁準備休息片刻的消防員射倒在地上。當蕭原坦白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以后,消防員們并沒有生氣,相反,他們還對這個不懼危險的記者表現(xiàn)出了友善。

蕭原的冒險獲得了回報:在消防隊員的幫助下,他率先披露了這場火災的起因,并且通過火場中遺留的一些證物,向讀者暗示這是一起人為縱火案。最終,警方的調(diào)查證實了他所暗示的事情。

我想,在《采訪背后》所記載的那些小故事里,最精彩也最能表現(xiàn)蕭原智慧的,是對那場礦難的采訪。我相信,那些讀者之所以把票投給了蕭原,大都是因為他們看過報道之后感到震撼。

在報紙上,就像交通事故和火災一樣,礦難也是一個老話題了。那些通往地下的礦井不僅能夠貢獻煤和各種礦石,還能夠“貢獻”死亡率。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在這個城市的郊區(qū),礦難的高發(fā)時期大概是每年的第二季度。在那幾個月里,你總是能從報紙上看到此起彼伏的礦井坍塌的消息,多數(shù)消息里都能看得到死者,他們是非法開采、過度挖掘和簡陋的安全保障設施的犧牲品。

多少年來,關于礦難的報道內(nèi)容大致相同,塌方、透水或者瓦斯爆炸等等,不同的只是死亡人數(shù),它們在報紙上不斷變化,有時是個位,有時是十位,有時是百位……直到你對它們感到麻木。

至少在開始的時候,蕭原經(jīng)歷的這場礦難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它的故事梗概就像以往有關礦難的報道中所告訴你的那樣——煤窯塌方,幾個礦工被困井下,各部門組織救援工作——直到蕭原介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