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 皇帝:一個與三個(2)

首敗:甲午年的中日決戰(zhàn) 作者:師永剛


“光”“明”殊途

1874年,3歲的光緒皇帝登基。

22歲的明治送給了他一份禮物,已經(jīng)練了6年兵的日本出兵入侵中國臺灣。不久就由恭親王奕代表清政府,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簽訂了《北京專條》。內(nèi)容并不復(fù)雜:承認日本派兵侵臺是“原為保民義舉起見,中國不指以為不是”;被害難民之家,中國給撫恤銀10萬兩;日本退兵,其在臺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國愿留自用,付銀40萬兩。

大清國的重臣們認為給點銀子讓日本人開路就行了,但是明治政府試探出的可不只是給銀子的事這么簡單。此時的光緒仍在熟悉巨大無比的皇宮,世界對他來說只是紫禁城,因為他只有3歲。

一晃20年,在光緒長大的過程中,明治天皇沒忘了時時給他送“禮”,禮單如下:明治八年(1875年),派兵入侵朝鮮,制造江華島事件,次年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江華條約》。明治十五年(1882年)利用“壬午兵變”,迫使朝鮮簽訂《濟物浦條約》。明治十八年(1885年),利用“甲申政變”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漢城條約》,并與清政府訂立《天津?qū)l》。1885年中法戰(zhàn)爭后,明治政府進一步加緊了侵朝侵華戰(zhàn)爭的準(zhǔn)備,終于在1894年利用朝鮮“東學(xué)道”農(nóng)民起義挑起了甲午戰(zhàn)爭。

光緒皇帝在1889年親政。古老的政治把戲再次上演,朝中隨即形成了以光緒皇帝為首的“帝黨”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之間的明爭暗斗。為了安撫慈禧太后,光緒的選擇是為她重修頤和園,為此不得不向各地的官員攤派銀兩,最大的一筆來自李鴻章,來自海軍軍費。

日本的明治天皇并未松懈,這一年他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俗稱“明治憲法”,得以確立他的權(quán)力,也將日本的政治制度西化推到了憲政時代。大清國則要到1906年,在內(nèi)外相逼的情勢下,才會有“立憲”的想法,那時距這個帝國的落幕已剩下最后6年,光緒皇帝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1894年,中日開戰(zhàn)。此年明治42歲,光緒23歲。但他們所主導(dǎo)的國家,可以把年齡互換一下。

明治走上了自己一生的事業(yè)巔峰,他親任日軍最高指揮官,對外主導(dǎo)甲午戰(zhàn)爭(1894年)、日俄戰(zhàn)爭(1904年),并在甲午戰(zhàn)爭次年派遣樺山資紀(jì)接收臺灣,全島居民不服日本,抗日而發(fā)生乙未戰(zhàn)爭(1895年),兩次對外一次對內(nèi)戰(zhàn)爭皆由日本取得勝利。臺灣和朝鮮半島因此成為日本殖民地,庫頁島則納入日本帝國版圖。日本迅速發(fā)展成現(xiàn)代東亞第一帝國。

光緒在戰(zhàn)后,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于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譚嗣同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當(dāng)權(quán)保守派的反對。于是新政百日后凋謝,光緒自此失去自由,1908年,在慈禧逝世前一天被毒殺于瀛臺,終年38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