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開幕式,休想超越,也難借鑒,希臘太優(yōu)越。她是奧運會母國,這母國早古的所有造型符號,以新世紀的新美學與新技術作一番演繹,自必氣勢堂堂而順理成章。此外,和就近數(shù)屆各國奧運會開幕式比較,我相信,現(xiàn)在,張藝謀與他的團隊自有說法——我已看到他們會怎樣抑制興奮,竭力謙虛——不過,一年多前大家為開幕式美學苦苦尋覓時,可不是這樣。
而希臘的輝煌僅在紀元前,中國的歷史的罕見,是在連貫。這連貫的歷史交給世界各國首席天才去處理,怕也抱頭鼠竄。從先秦到漢魏隋唐以至宋元明清,五十分鐘歌舞一路敘述,誰愿夸口擔當?何況此番是歷史課必須演成開幕式,而開幕式不是歷史課。
歷史篇幅的刪削整和,好幾個月,眾人已脫一層皮。場面、招數(shù)、表演、節(jié)奏、意象、風格……在哪里?面對滔滔高見,張藝謀總說:現(xiàn)在不是在討論美學。他疊起一腦門子皺紋敲著桌子:“干貨!你給我干貨!”眾皆默然。所謂“干貨”,就是你滿口道理、主意再絕,你得可實行。即便可實行,上下場能否銜接?工程技術是否允許?操作時出現(xiàn)傷亡誰來負責?無數(shù)國內(nèi)外大型表演用過沒有?大量絕佳先例又怎樣套用過來?陳義太高妙,百姓看不明白。效果太通俗,文化人便來訕笑。內(nèi)容稍出格,和上面怎樣周旋?花招不夠新,何必辛苦一場?我原是資深單干,又常開口叫罵,此番大型集體創(chuàng)作,這才承認自以為是的指斥或獻策,其實多么輕易而輕佻。
忽然老張?zhí)饋?。每當他有一主意,總是起身繞桌來回暴走,同時叫道:“我先瞎說,先瞎說——這一段能不能這樣……”于是如此這般,可是還沒落座他就意態(tài)決絕地說:不行——他想起上一場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想起別家早已使過的相似花招?或者,想起他自己備受指責的大片?
這時我打開手機念幾則有色短信:哄堂大笑。蔡國強與舞蹈家沈瑋常在國外,不熟悉這類本土的刻薄幽默,他們反應太慢,或湊過身要我再念一遍,張藝謀笑是笑了,也竟聽不很懂,他也大講笑話,但常在吃飯時間,且從不注意盤中什么菜:他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我現(xiàn)在有點明白——對不起,老張——鞏大小姐為什么忍痛離開。
然而大彩排前全體團隊臨陣受命,張藝謀的最后發(fā)言很簡單:沒時間自作聰明了。安全!現(xiàn)在安全就是順利,順利就是勝利。
是的,此刻或許可以略約說起在民主時代已告失敗失效的美學。兩三位太龐大的名字,不必提了,但里芬施塔爾的《意志的勝利》,至今并未因第三帝國的罪惡與失敗而完全消失,她的游魂,仍然有效。其前因,是瓦格納與貝多芬,前因的前因——包括整個好萊塢早期大片的美學,包括前衛(wèi)實驗時期的蘇維?!獎t來自同樣的源頭,即羅馬帝國。歷經(jīng)二十世紀的冷戰(zhàn)與后冷戰(zhàn),這種美學與政權(quán)的覆亡同歸于盡,但在別的區(qū)域,僅以美學論,它仍不失為動因與資源。
張藝謀與他的同事們可能完全不存以上念頭。中國總是另一場域,另一種不成其形態(tài)的形態(tài)。華夏的傳統(tǒng)美學在上世紀初即告作廢,在新中國更是無所作為。過去半個世紀,我們的所有文藝與表演跟的是蘇聯(lián)。近三十年,蘇聯(lián)模式被成功擺脫,今時朝鮮的大型廣場團體操雖則仍會勾起六十年代的宏大記憶,但在本屆開幕式議題中絕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笑談。但我曾試圖提醒他們:倘若作為不帶貶褒的詞語,并僅限于文藝,極權(quán)主義美學絕對是人類意志與想象難以抑制的表達,尤其當這種表達訴諸大型廣場與超級盛典。意大利未來派的宣言——“個人”在這宣言中只是螞蟻——并不知道會給日后的墨索里尼帶來啟示;而一士諤諤者如尼采,真的要對德意志命運負責嗎?他為一匹被凌辱的馬痛哭、瘋狂,而他畢生迷戀并為之震撼的經(jīng)驗,未必是希臘悲劇或狂歡的酒神,而是步兵隊嚴整劃一的操練。
我想說什么呢?我確定張藝謀和他的同事們同樣不存以上念想。過去二十個月,我目擊全體成員義無反顧的熱忱與激情(在眼下全社會的偽消費偽現(xiàn)代妄想中,這種短暫凝聚的集體默契真是久違了)與蘇聯(lián)、美國、德意志或意大利毫無關涉,除了意志(假如這可以被稱作意志的話)。當今中國人的這種意志,我要說,只有一個深刻的理由,深刻到我們既不自覺也不肯承認,即百年的自卑——自卑,是無比巨大的能量。什么是民族主義?以賽亞·伯林的定義,即渴望得到承認??释玫匠姓J,即渴望竭盡全力竭盡所能的表達,最佳表達,現(xiàn)在可以說,不是政治,不是經(jīng)濟,而是被遠遠低估,甚至被長期蔑視而反復狎弄的文藝。我不認為承辦奧運會是徹底洗刷自卑的機緣,但奧運會有開幕式,開幕式必須交給文藝。當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四十多年前成為黨政歷史的超級自我表達,今天,則不論制作者與億萬觀眾是否有所意識,開幕式試圖在世界面前一舉清除全民族的自卑。
是這樣嗎?迄今,一位美國女撰稿人的話我以為最是懇切。她寫道:“北京奧運會是對中國百年苦難的補償?!逼鋵?,中國早已在奧運會和各種體育賽事中出盡風頭(真抱歉,我對此毫無感念),這補償?shù)乃幰c真正的快感,無疑,是開幕式。
女兒近時在東京工作,日本人重播三次北京開幕式。電話里我問她怎樣,她說好。為什么好?女兒以為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放肆展示自己的文化與歷史,如我聽到所有外國人的簡潔評價:“非常中國”。我問她觀看時什么感覺,她說“又感動,又難過”。感動,因為她和所有當代中國青年一樣,在漢儒唐女的超級陣營中確認了自己來自這樣的祖先,并知道全世界全程觀看;難過,因她接受的歷史教育和在中國的親歷,告訴她這一切的背后,什么曾經(jīng)發(fā)生,仍在發(fā)生。
最后是李寧。他飛升起來,萬眾矚目,在鳥巢大碗邊奮力奔跑。和其他奧運會相比,這一點火的構(gòu)想變得很難評價,它超越絕招,甚至超越了象征。我盯著他整個身體與手勢以幾乎不可能的方式,努力伸向前面,伸向前面,一跨一跨地跑,忽然發(fā)現(xiàn)此刻中國人全都是李寧。這一念不是象征,而是實情:我非要到達那里,非要做成這件事,尤其是,非要讓全世界停下來當面看我做成這件事,像中國人常說的那樣:“我拼了!”我瞧著他,甚至不感動,只是被驚呆,直到火焰點燃,我不再驚訝,那就像所有奧運會火炬被點燃時一樣。
我可能沒說清楚。至少,開幕式小組的全體人員過去幾年全是李寧:拼了!沒有選擇,沒有退路,我們無論如何必須到達那里,時間是2008年8月8日,地點是北四環(huán)的大鳥巢。
2008年8月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