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暑假,媽媽就住在學校給她安排的臨時住處,是一個教室,幾張桌子拼成的床,媽媽在上面墊了棉絮,鋪上自己的粉紅格子床單,頂上還吊了個蚊帳。
而爸爸仍舊住在他那間十平方的陋室里,兩條學生上課用的板凳,上面放一塊門板,就是爸爸的床。
爸爸的蚊帳很舊了,已經(jīng)破了洞,爸爸每天被蚊子咬。是媽媽從爸爸的舊汗衫上剪下幾塊布來,補在蚊帳上,爸爸才沒有向蚊子“獻血”了。
小的時候,岑今聽到這里,總是問爸爸:“那蚊子有沒有咬我呢?”
爸爸笑微微地說:“那時還沒你呢?!?/p>
“怎么會沒有我呢?”
“因為爸爸媽媽那時還沒結(jié)婚呀。 ”
“你們怎么不結(jié)婚呢?”
“那時正放暑假,學校領導都不在學校,怎么結(jié)婚呢?”
“為什么學校領導不在學校就不能結(jié)婚呢?”
“因為結(jié)婚要學校領導批準了才能去登記啊。”
“不登記就怎么樣呢?”
爸爸鄭重地說:“不登記?不登記就不能結(jié)婚,結(jié)了也不算數(shù)。”
后來的事實證明,結(jié)婚算不算數(shù),不是看你登記沒登記的。沒登記的婚姻,可以算數(shù);登了記的婚姻,也可以不算數(shù)。而這個算數(shù)不算數(shù),直接影響了父母和岑今的一生。
但當時的岑今并不懂得這些,她只是很好奇,怎么不登記的婚姻就不“算數(shù)”呢?那是不是就成了“語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