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有什么難的?不過是丟東西
本書之所以能夠問世,其一是我十四歲那年的那個夏天,母親揚(yáng)言要把我所有抽屜里的東西倒出來,要我“趕快扔掉那些垃圾,馬上!”其二是父親告訴我:“親愛的,扔掉所有拖住你的東西。要穿過一大堆礙手礙腳的雜物,就像在游泳池里行走,很難走到你想到達(dá)的目的地。”我確實是個幸運(yùn)兒。
雖然我有很好的遺傳基因,但我也不是天生就有這種‘丟掉’的本領(lǐng),我必須在生活的各種領(lǐng)域,培養(yǎng)出放手、丟棄以及按下‘刪除’鍵的熱情。如果你已經(jīng)掌握本書的精髓,很有可能的情況是:你既非整理專家,也不是清理雜物的高手,但是你有一種渴望(也許還算不上是熱情)——你想要大肆整頓,好‘迅速開始’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你會在本書看到許多跟你一樣的人,他們也有相同的渴望。你們還有一個共通點(diǎn):你們都具有勇氣。要有勇氣,才能拋開過去;要有勇氣,才能真正作出拋棄部分或全部東西的決定。
許多人非常大方,愿意讓別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對這些人而言,丟掉五十樣?xùn)|西并非一件總是(經(jīng)常,但不會總是)很有趣的事,但是他們鼓足勇氣做到這件事,而且在某些情況,這種做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也會改變你的人生。
你只是把不屬于你的部分拿掉
每當(dāng)有人問起我的顧問工作在做什么,我都會說,我用的是‘米開朗琪羅方法’(Michelangelo Method)。
通常對方會一臉疑惑地問:“那是什么?沒聽說過。”我總是會回答:“你一定聽過米開朗琪羅的故事,他用大理石雕刻出著名的大衛(wèi)像。完成后,當(dāng)?shù)匾晃凰囆g(shù)贊助人一看到雕像,馬上驚為天人,贊嘆地說:‘你怎么知道要這樣雕刻大衛(wèi)?我不懂……’據(jù)說,一向率直的米開朗琪羅回答:‘噢,大衛(wèi)一直都在大理石里,我只是把不屬于大衛(wèi)的部分拿掉。’”
我的工作做的就是這件事——幫人去除所有不相關(guān)的‘大理石’;突破人生路上的障礙、廢物,一切有形或無形的雜物,替人鑿出路來,協(xié)助人們帶著自己最好的部分,進(jìn)入人生下一個輝煌的級段。
我們的生活充滿過去的殘骸,從早就干掉的膠水,到不知哪時跟別人結(jié)下的恩怨,五花八門。讓人納悶的是,我們還是可以毫不在意,照常在清晨醒來、上班、照顧一家大小,按部就班地做事。而且生活在信息時代,整理過去的殘骸對我們幫助也不大,因為飛舞的殘骸無時不從四面八方轟炸我們,它們以新聞、媒體的形式,出現(xiàn)在電視、廣播、手機(jī)、網(wǎng)路和空中,將我們淹沒。這些殘骸往往是生活中不需要的大理石(或許用垃圾來形容更適當(dāng)),是世界上、自己身上以及生活中所有已經(jīng)或可能出問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