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東京近郊物色新址,在大船獲得九萬坪的土地,制片廠用地占三萬坪,其余的作為住宅用地出讓,1934年4月22日舉行了"地鎮(zhèn)祭"。1936年1月15日(比預定時間晚了半年)是蒲田制片廠的最后一天。下午五點舉行了關廠儀式。第二天的《都新聞》報道說:"在開放的廣場會場上,四周圍起了紅白相間的帷幔,中間的竿子上高高懸掛著蒲田制片廠的旗子,數百根五顏六色的彩帶從旗子上飄下來,整個制片廠的明星手握彩帶的一端,沉浸在訣別的感情之中。"城戶廠長致詞后,廢舊的喇叭筒、破損的膠片、不要的道具等堆積在一起,點火焚燒,最后把"蒲田制片廠"的大牌子扔入火中,配合著《螢之光》的樂曲,人們唱起堀內敬三作詞的《再見了蒲田》。"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向碗里斟酒,城戶廠長酩酊大醉,創(chuàng)下新紀錄。大家唱著《安來節(jié)》,吵吵嚷嚷。在回家的路上,打開車門,就地小解,胡鬧一團,這樣的狀況應該知道。"
這一天,日本宣布退出在倫敦召開的裁軍會議。
16日是大船制片廠的第一天。全體工作人員在蒲田集合,坐車前往大船,原來打算上午十點出發(fā),推遲了一個小時;雖然準備了二十輛巴士,但不夠用,于是招集了總共三十五輛出租車。比預料的人數有所增加是因為連要債的也都跟來了。留下如此記錄的記者小林也坐上巴士一道前往大船。在橫濱伊勢佐木町游行(?)之后,十二點半到達大船,緊接著是制片廠啟動儀式,就此揭開了松竹電影新的一頁。
雖說如此,在蒲田還有三個攝制組繼續(xù)留下來拍攝,這就是清水宏組的《大少爺百萬石》、佐佐木康--以搬遷為契機從導演助理升任為導演--組的《這條路那條路》和小津安二郎組的《大學是個好地方》。1月31日整個制片廠關閉時,只剩下佐佐木組。2月1日,大船制片廠--當時后面的山上有許多蝮蛇--開始正式啟動,清水宏組的《感情的山脈》是第一部在這里布景的電影。
這一年冬天,關東地區(qū)下了很大的雪,這是往年所沒有的。2月4日,"白魔"肆虐東京,2月26日又如是。撼動雪中東京的驚人事件--即二二六事件--眾所周知,不必多加敘述。但是,此事件的影響波及面很大,留下很深的后遺癥。
大眾娛樂界、電影界也受到很大傷害。前往娛樂街的人急劇減少。27日,首都東京下了戒嚴令,這一天清水宏的全外景得意之作《老好人》公映失敗,這在流行電影制作人清水的作品中是很罕見的。1934年8月,野村芳亭突然去世之后,清水成為蒲田商業(yè)電影工作者的領軍人物,這時的他也遭遇到與國家權力的根本問題相關的非同尋常的局勢,對此他沒有任何對抗的方法。此外,原定公映的由片岡千惠藏制作公司出品的《江戶城火光沖天》。從內容上看太合時機了,審查當局對它采取了寬容的政策。
以這個事件為契機,針對包括電影在內的大眾娛樂、大眾傳媒,內務省所采取的審查方針越來越嚴格,另一方面,這個事件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大眾傳媒的影響力。29日,廣播中播出戒嚴司令部的指示《告士兵》,這對局面的控制發(fā)揮了極大的效果。同時,廣播中還播出了這一年8月召開的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前畑加油"的情景,1936年的收音機廣播成為社會世態(tài)史上的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