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買了些如何坐月子書籍,翻閱之下甚覺施行困難。中式月子有些食物禁忌相當不科學又提不出合理解釋,難以令我信服。書既不可信,干脆聽從祖母與母親,她們合起來生了十二個小孩,至今身體爽健,顯然她倆那套月子術經過"臨床實驗",可以安心聽從。
坐月子期間不可看書、不可生氣流淚、不可搬重物、不可吃生冷食品、不可吃韭菜(會減少奶水分泌)、不可多喝水、不可喝茶與咖啡。多躺臥、保持心情愉悅、多吃高蛋白質食物--翻成臺語就是:多吃麻油雞、麻油腰花、麻油豬肝(重復三十次)。
想起哈姆雷特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problem。吃或不吃亦是兩難,轉念一想,人生難得有一個月時間主要的工作就是吃,何不放膽享受?心防既破,干脆把自己當成畜牧業(yè)者--養(yǎng)豬個體戶。
當然,年齡決定了體能及坐月子方式。隔床那位二十出頭、剛產下男嬰的小女生,精神亢奮、語調活潑,簡直像在觀光飯店度假。她的婆婆偷偷向我母親抱怨,說媳婦不吃她費心熬燉的補品,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回答她:年輕啦,有本錢。
本錢未免差太多了。晚餐時間,當我努力與數(shù)碗會把女人的身材毀掉的飛禽走獸奮戰(zhàn)時,卻聽到她以輕盈的聲音"支使"她的老公去士林夜市,買她最愛吃的鹽酥雞啦、烤玉米,還有布丁豆花跟黑輪仔……仿佛在娃娃谷野餐。
由于公婆年事已高及諸多考量,出院后我回娘家坐月子。為此,母親與弟弟合力整理最大的那間臥室,各式設備亦添置妥當,看起來有點像家庭式坐月子中心。母親曾說會幫每個女兒做一次月子(兩次也不嫌多),在她那一代女人心中,認為這是做母親的把十八般武藝傳遞給女兒的最好機會,似師徒二人藏身石洞三十日,密傳獨門神功。若非自己經歷生育之事,老祖母與母親那一代的"女人經"與"育兒訣"單靠口述、筆記是引不起興趣的,因為都是細節(jié),瑣瑣碎碎如飄浮于春日空中的柳絮,然而每一絲都經過幾代女人的驗證甚至以她們獨特的智能加以精雕細琢。我未曾在少得可憐的相關書籍上讀過,也不可能于翻譯的育兒指南或專業(yè)醫(yī)師寫就的保健書上看到這些傳統(tǒng)中國女人緊緊包在手絹里的智能,這智能是那么地充滿神話色澤與庶民生活的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