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秀才,就是文化人,見了縣級干部不用下跪,這是身份特權(quán)。
考上舉人,可以做個公務(wù)員,具體來說是辦事員,雖然未必大富大貴,至少過日子是沒有問題的。辦事員在古代稱“吏”。宋江就自稱“小吏”,也就是辦事員,日子不是過得蠻滋潤?要不,范進中舉會興奮得變成精神?。?/p>
考上進士,運氣差的,可以分到地方做個縣長(縣令,七品);運氣好點的,留在中央做官,說不定能混到部級或者總理級干部。做官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光宗耀祖不說,工資也是很高的。
君不聞: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事實證明,洪鏡揚這次看走了眼。洪秀全并不是一支潛力股,始終未能變成藍籌股,考了十五年,轉(zhuǎn)眼年過三十,兒子能打醬油了,可他還是個高齡童生,連秀才都沒撈到手。
清代秀才考試共分縣、府、院三場,讓洪秀全無法忍受的是,每次參加秀才資格考試,總是在縣試中名列前茅,可一到院試,就毫無懸念地名落孫山。
看來,洪秀全是那種平時成績很好,小考也不錯,可是一到大考就翻船的學(xué)生。這類學(xué)生,要么平時學(xué)習(xí)漂浮,要么考試心理素質(zhì)糟糕。
當(dāng)然,洪秀全的落榜,主要原因是科舉考試題目太難,招生比例太小。不過,洪秀全的水平的確也是有點問題(往后看便知)。
隋朝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度,歷經(jīng)千年,難度不減。
有清一代,科舉考試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場,院試。縣試過了稱童生,院試過了稱秀才。
第二場,鄉(xiāng)試。在省城舉行。之前考上秀才的才有資格參加??荚囃ㄟ^,晉級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如唐伯虎)。
第三場,會試。京城舉行。考上舉人的才有資格參加。考試通過,晉級中式進士(貢士),就是準進士。第一名,稱會元。
第四場,殿試(武則天創(chuàng)立)。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并給考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