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節(jié):英風第八(2)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國話語 作者:余世存


唐才常、譚嗣同二人曾自命一個是"橫人",一個是"縱人"。均以變法維新縱橫天下為志,譚既前赴臨難,唐誓為"后繼"。然唐才常組織自立會起義準備不足,很快流產,事泄后,唐在漢口被張之洞捕獲,旋即被殺。審訊時,唐說:"我們的舉動,張之洞以為是造反,實際我們是討賊。討的哪一個?就是那拉氏,她非但是我們中國的罪人,并且是清朝列祖列宗的罪人。戊戌年造許多罪惡還不夠,現在指使義和團,殺人放火,盲目排外,攻擊使館,危害國家,難道張之洞還不明白嗎?"據說,滿堂的胥吏鴉雀無聲,好像都被麻醉了。

吳樾為安徽桐城人,性格豪爽,讀書通大意,好談時事,出鄉(xiāng)訪天下士,其鄉(xiāng)前輩吳摯甫有重名,為蓮池書院院長,他欣賞吳樾,就幫助吳求學。而吳樾志不在此,學習無成就,只是作文有桐城風味,為同時少年所不及。當趙聲游歷到保陽時,與吳于酒樓相遇,談話極為投機。趙論革命大勢,擘分兩部,一暴動,一狙擊。吳樾慨然說,兵革之事,請君任之,君為其難,吾為其易,吾志已經決,愿君自重。趙聲說,你不找個副手嗎?吳答說:秦舞陽之前例在,人多轉心棼,不如一個人做事專注。聲壯其語,一拊手而計定。

陳獨秀20歲時,與革命黨人吳樾相爭刺殺滿清五大臣,竟至于扭作一團、滿地打滾。疲甚,吳問:"舍一生拼與艱難締造,孰為易?"陳獨秀回答:"自然是前者易后者難。"吳對曰:"然則,我為易,留其難以待君。"遂作易水之別。后吳引彈于專列,就義,重傷清二臣,時年26歲。

李鴻章搭乘美輪回國,到達日本橫濱港需要換船。李鴻章當年離開馬關時曾表示"終生不履日地",現在有了《中俄密約》,讓他痛恨起日本人更有底氣。換船必須先上碼頭,但為不讓自己與日本國土再發(fā)生一絲關系,李鴻章無論如何也不上岸。侍從們只好在美輪和招商局的輪船之間搭起一塊跳板,冒著掉到海里的危險將他扶上船。

陳璧君有俄國十二月黨人之風。她與汪精衛(wèi)并不認識,當汪精衛(wèi)決行去刺攝政王時,陳璧君作為革命黨人鼓勵汪說,你去干吧,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沒有旁的送給你。就這樣,她跟汪精衛(wèi)睡了一晚。

張靜江初遇落魄的孫中山,表示愿為革命捐資,他把名片給孫:"這上面有我在巴黎的地址,我必當盡其所能。孫先生需要多少,我就付多少!"兩人約定,孫需要經費時,即給張發(fā)去"ABCDE"五個英文字母中任何一個字母的電文。這些字母分別代表1、2、3、4、5萬法郎。1907年,孫中山為起義四處籌款無著時,突然想起此事,跟黃興說,黃不信,最后病急亂投醫(yī),叫胡漢民按地址向巴黎發(fā)了一個只有"C"字母的電報。同盟會人聽說后,或說孫幼稚可笑,或笑孫滑稽荒唐,或跟孫打賭:"就憑一個C,能討來三萬法郎,豈非太陽從西邊出?"不到二十天,一紙三萬法郎的匯票,從巴黎匯到東京同盟會總部,令孫黃大喜過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