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像哈姆雷特,一萬個人心里,有一萬個關于日本的形象。
從“草莓族”到“尼特族”,從“型男經濟”到“怪物父母”,從“日本青少年性實態(tài)報告”到“團塊世代再生記”……當代年輕人揭秘日本流行文化和真相的“日本論述”,從健吾的筆端中飛出,在生活的碎片中,看看我們有多少事情,是被日本影響的。
日本是一個愛比較的民族。有網站公司,以ranking(排行)成為他們的主要提供內容,就可以賺錢、出雜志兼上市。日本人總是想知道,什么是第一位,什么是第七位。
在日本生活,看起來好像什么都有了,應該不會有什么不滿。只是,有隱藏在心中的一絲不安感。不安慢慢沉積,成一個又一個的問號:我很幸福嗎?幸福是什么?是讀完大學的酒店管理系之后,通曉四種語言,在大酒店開車門,然后自我催眠,叫這些為“從低處做起”?抑或是,可以在人生的狹縫、“空檔”的掙扎中喘息,真真實實地感受過年少的輕狂是什么?
年輕人不希望有戰(zhàn)爭,這是事實。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中,的確是沒有記載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人,也沒有中國教科書那些學習活動中所說的“擬寫一封信給日本的年輕人,要日本人認清歷史,向中國人認錯”。不過,有漫畫版的公公婆婆,提及當年戰(zhàn)爭,他們只是平民,都在說戰(zhàn)時生活有多苦,戰(zhàn)爭是不人道的,人類不應有戰(zhàn)爭。作為人類的基本常識,日本人是有的。
“窈窕就是美”,不只是國際模特兒的定律。在日本,二十世代的瘦,卻被解讀為一種對上一代不滿的反詰。有心理學者說,現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論男女都趨向極度窈窕,原因是“不希望自己成為父母一樣的成人”的情結。
現代的戀愛,不論日本、香港、臺灣或是中國內地,十居其九也是工具性的。早一點知道也許會好一點。等待Mr. Right出現,不是不可,但是,日本女人大多不等了,不行動,很快就會在戀愛市場被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