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對連環(huán)殺手有個普遍的誤解,認為他們殺人是因為雙重人格,如果他們被治好,就不會再殺人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就像頭發(fā)會變長,毒牙會更鋒利一樣,每當"月圓之時",他們都會忍不住尋找下一個被害者。殺戮是他們的夢想,他們永遠不會滿足,只會不斷進行下一次的殺戮。這才是"連環(huán)殺手"的真意所在。
從1975年到1977年,我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變成了如何和挾持人質(zhì)的暴徒進行談判。紐約市發(fā)生了很多類似的案件,因此警局的主事者必須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弗蘭克·波茲(Frank Bolz)與哈維·施拉茲伯格(Harvey Schlossberg)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我們?nèi)斯餐淌谌珖鞯氐膱?zhí)法人員,很多我曾經(jīng)就職過的部門,都成了我教學的對象。我教學十五年,桃李滿天下,估計美國陸軍中這方面的人才有九成都是我的學生。
這段經(jīng)歷很有趣,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軍隊里的戰(zhàn)士退役后都加入了警察的行列,比如綠色貝雷帽部隊和越戰(zhàn)老兵。這些人運用武器和攻堅技術都非常出色,經(jīng)驗也很豐富,后來都成了特警隊(SWAT)的骨干。在此之前,執(zhí)法部門從沒有像他們這樣出色的人員,即使在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探員們也只受過來福槍、機槍與左輪手槍的射擊訓練,從未想過成立這種正規(guī)軍組成的部隊。特警隊魅力非凡,成了各家媒體的寵兒,他們狙殺罪犯、拯救人質(zhì)的新聞時常登上報紙,但問題是他們的做法有時候會得不償失,引起更大的傷亡。他們可以很輕易地擊斃罪犯,但有時難免誤傷警員和人質(zh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紐約警局率先成立了專門與歹徒談判的特遣隊,談判有助于減少傷亡,局里馬上同意以談判代替攻堅,對付罪犯的整體策略開始轉變了。
顯然,談判就需要了解罪犯的心理,而這正是我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因此我贊同這個新的策略,同時這個策略也有助于我進行心理側寫。對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而言,談判是個新鮮的嘗試,更何況組建初期執(zhí)法人員都沒有經(jīng)驗,多數(shù)警察都沒有接受過心理學的訓練,因而普遍認為原來的攻堅比談判更有用。策略的改變使得特警隊逐漸失去了原先的光環(huán),但人質(zhì)傷亡的情形也大為降低。慢慢地,大家都開始認可了這種以談判為主,并盡可能避免使用武力的方式。談判被證明確實有效,警方對此也很滿意,因為對他們提起的使用槍支過當?shù)脑V訟案也大為減少,可以省下來數(shù)以百萬計的訴訟費用。
十年之間,研究罪犯行為的目的也發(fā)生了轉變,從最早為了人質(zhì)談判,到心理側寫,再到分析罪行原因。在這種形勢下,全國暴力犯罪分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nalysis of Violent Crime,簡稱NCAVC)成立了,并開始實施預防暴力犯罪(Violent Criminal Apprehension Program,簡稱VICAP)的計劃,而我就是該組織及該計劃的催生者,這些細節(jié)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