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廳里有一張《S省文化報》,這是一張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創(chuàng)辦的老報紙,有一些年頭了,一直靠財政撥款過日子?,F(xiàn)在,廳里有計劃將這張報紙改版、包裝,推向市場,資金等各方面不是問題,只是缺一個掌舵的……”李大平不緊不慢地繼續(xù)說道。
其實,李大平的提議正合吳四海心意。這些年,他在W市的事業(yè)已經(jīng)做到極致,要想更進一步,談何容易。當年,被市委宣傳部掃地出門,排擠在外,那幫舊同事都想看他的笑話。而當他勞心勞力,好不容易將一張《W市晚報》辦得風生水起時,那些家伙又指著他“折戟沉沙”。再加上他在《晚報》的強勢和獨斷,已惹得外界議論紛紛,吳四海頗感心力交瘁。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吳四海絕非池中之物。他相信,有朝一日,必將蛟龍入海,做一番大事。
李大平的提議,正好和吳四海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吳四海知道,在李大平的面前,絕不能表現(xiàn)出迫不及待,要矜持和沉穩(wěn),要賣賣關子,拿捏好尺度。這樣,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承蒙李哥看得起兄弟,只是此事關系重大,兄弟還要回家和內(nèi)人商量一下?!眳撬暮阂肿?nèi)心的激動,和李大平打起太極。
“那是自然,不急,不急!”李大平連忙應道。
李大平心里說,你吳四海的小九九,我還看不出來嗎?無非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李大平在官場混跡多年,外圓內(nèi)方,早已登峰造極。他也不急于叫吳四海表態(tài),既然魚餌已經(jīng)放下去,就等著吳四海這條大魚上鉤好了。
他確信,只要魚餌有足夠的誘惑力,再大的魚都會自投羅網(wǎng)!更何況,吳四海在他的獵物中,還遠遠算不上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