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答說:“當然拿不了,它們每一個有五六磅重”。
得到這個驚人的答復之后,我們立刻檢查了他趕回來的車。我本來要買的是帶冰淇淋的小條蛋糕,但是結果發(fā)現我自己成了64個鮮血淋漓的令人作嘔的牛舌的主人。一個錯誤的語調制造了這些麻煩。
以上就是對漢語特點的論述,它們適用于中國五分之四人口所講的漢語。在一些地區(qū),語音和成語只有些微改變,這就不需要專門提及了。我要專門講到的是沿海一帶的地區(qū),北部起自上海,一直到帝國的最南端。沿海地區(qū)從海岸線向內陸的延伸距離從五十到一百五十里不等。在這一地區(qū),書面語和中國的其他地方是相同的,但是口語分成了許多不同的方言。有一句老話來形容這些方言的巨大差異:河岸這邊的人聽不懂河岸那邊的人講話。由于中國政府異地為官的規(guī)定,那些在這些方言區(qū)做官的人只能通過翻譯和他所管轄的人交流。移民到美國或是其他國家的中國人大多來自這個地區(qū)。因此,只有少數人能夠明白并且講正確標準的漢語。
講漢語的一章如果沒有提及那種近代在租界(在那里條約規(guī)定外國人可以自由居留并且從事不同職業(yè))出現的不屬于任何一類的語言,那么這一章就不能結束。很少有外國人能學會漢語,他們和當地人做生意的唯一的媒介就是用“洋涇浜英語”。洋涇浜這個詞來源于當地人business這個詞的發(fā)音。因此合適的術語應該是“商務英語”。沒有人知道它是怎樣把那么多混雜的語言糅合在一起,將英語翻譯成當地的方言,使用當地人理解的語法組成起來的;然而它的發(fā)音改變了以后,盡量適應了當地人的語言和理解習慣,也還能被人聽懂。
下面的幾個例子會顯示出這種交流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并且有損尊嚴,它也將必要的闡明這種英語的特殊之處。讀者也許感到非常驚訝,也可能不相信我說的話。然而事實表明,十分之九的外國人與中國人的生意都是通過這種古怪的亂語完成的。
一個年輕人要拜訪兩位小姐,開門的中國仆人嚴肅地告訴他:“That tow piecey girlo no can see. Number one piecey top side makee washee, washee. Number two piecey go outside, makee walkee, walkee.”他想用這些話表明大小姐正在樓上洗澡,二小姐出去了。
當夏威夷島的Kalakua國王于1881年四月在上海時,他居住在Astor House的一層套房里。兩個想要求見國王的美國紳士一天早上去了旅館,在樓梯下遇見了旅館主人。在講明來意之后,他們問到國王是否在里面。店主回答說我去看看,然后轉過身,對頂層的一位中國仆人喊道:“That piecey king top side hab got? ”(在頂層的國王醒了嗎?)那個仆人簡潔的回答到: “Hab got.” (已經起來了)。店主說“Gentlemen, His Majesty is in. Pray walk up.”(先生們,陛下在里面,請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