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指揮軍隊之事,請交給我和將軍們吧!”兒子李德明如此進言,李繼遷卻搖頭表示不肯。
“你還沒有這個本事,我怎么能放心交棒給你呢?”聽到這句話時,李德明不禁苦笑起來。
“爹,兒跟隨爹奔馳疆場,已有十年了呀!”
“這不是多少年的問題――”李繼遷撫著白髯搖頭。
這個兒子內心厭惡打仗。――原來老人家早已看出兒子的心理了。視打仗為生存之意義的李繼遷,在一次與吐蕃的戰(zhàn)役中陣亡,或許他心愿已足,而他的兒子李德明則于葬禮時喃喃自語道:
“爹的生涯未免太凄慘……我要以我的方式度過人生……”
雖有此意,但在機會尚未成熟之前,再怎么著急也沒有用。和平主義者李德明在因好戰(zhàn)之父親去世而就王位的翌年,與宋談和的機會立即來到。如果是父親,根本不會想到利用這樣的機會,而正因為是李德明,才會想要抓住這個時機。
李繼遷陣歿的翌年(1004年),宋與遼締結媾和條約,就是所謂的“澶淵之盟”。黨項西夏之所以與遼結盟,是因為遼乃宋之敵人,一旦遼與宋媾和,西夏的立場就變得極其微妙。
即使遼與宋締約,因而失去與之作為同盟國的意義,我們還是要單獨與宋交戰(zhàn)到底!――倘若李繼遷在世,他一定會做這樣的宣示吧?
和平主義者李德明卻采取與父親完全相反的政策。
“保持與遼之間的同盟關系,此外,再與宋締結友好關系?!彼扇〉牟皇菃为毧箲?zhàn)方針,而是雙面和平政策。也就是說,西夏同時有了兩個主子。雖然在立場上相當復雜,但由于同時成為兩強的屬國,西夏因而在其后約三十年期間,得以謳歌和平,以絲路交易中繼地的角色,得到不少利益。
“這都是托澶淵之盟的?!崩畹旅鞒Uf這句話。實際上,澶淵之盟并非西夏得天所賜,西夏本身就是澶淵之盟成立的要因之一。
宋國內部有宰相寇準之流的強硬派,為主張真宗親征,堅決反對與遼媾和。倘若宋之國策決定走強硬路線,澶淵之盟或許未能締結,而宋之所以駁斥寇準這批強硬派的反對,選擇與遼媾和之途,完全是因為黨項族的西夏對宋的西北國境帶來極大的威脅。
李德明是以父親的堅持抗戰(zhàn)而促成的遼宋聯(lián)盟為踏腳石,成為兩強的屬國,因而給人民帶來和平的生活。而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卻堅決反對父親的想法和政治姿態(tài)。
“爹不認為臣從于宋是屈辱嗎?”李元昊常以這句話對父親表示抗議。這個時候,李德明總是如此回答兒子:“你還年輕,根本不知道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痛苦。能過和平的生活多幸福,知道這一點的話,你就不會說這種話了?!?/p>
李德明多次跟隨好戰(zhàn)的父親從軍,他打過勝仗,也吃過敗仗。戰(zhàn)場的凄慘景象已不知看過多少,因此,他非常不愿意看到在和平時代成長的兒子戰(zhàn)斗意識越來越高漲。
“這種日子有什么好?我們西夏臣從于宋,這種屈辱我實在忍不下去??!”李元昊稍一激動就有前后搖動身軀的習慣。
“在你祖父的時代,我們黨項族因不斷的戰(zhàn)爭而疲憊不堪,一直到與宋締結同盟之后才得以喘一口氣。我們現(xiàn)在有這樣的錦衣玉食,是與宋和睦之后才有的,我們過去是披著羊皮羊毛的,你知道嗎?”李德明說道。
“披著羊皮羊毛有什么不好?我們的民族是以畜牧為生計的,穿著皮毛在行動上反而方便,錦衣只是虛飾而已,與其穿著錦衣臣從他國,不如披著皮毛不用向任何人低頭。我們黨項人應該有民族自尊心啊,堂堂男子漢不應當別人的家臣,而要當自己的主人才對?!崩钤粨u動身體的幅度越來越大。
英雄之生當王霸,錦綺又何為。――史書如此記錄李元昊對父親說的話。
這個孩子越來越像他祖父了。――李德明望著搖晃身軀的兒子,內心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