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我的畫能賣一億?

藝術創(chuàng)業(yè)論 作者:(日)村上隆


 

藝術是借由與社會接觸而成立的,光藝術作品本身是沒有辦法自立的,沒有觀賞者就無法成立;當然,作品銷售也是要有顧客才會成立。不管在什么樣的領域,這都是理所當然的銷售鐵則,到了藝術的世界卻想要無視它的存在,哪有這么容易的事情。

我總是在做一些毫無根據(jù)的提案,恐怕就是因為毫無根據(jù),所以才能跟社會有所接觸,就像是“日本的藝術來自漫畫御宅族”或“時尚與藝術的結(jié)合”或“藝術可以用單純的規(guī)則來解釋”等。

“沒這回事吧!”

做這種露骨的事情,然后被周邊的人討厭,作為這個被厭惡的元兇,我很清楚毫無根據(jù)這種事情是先說先贏。

毫無根據(jù)的東西,有一種吸引客戶的氛圍;如果氣氛不夠熱烈,是不會有客戶的,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村上先生啊,看你好像混得不錯,但不是有錢才是藝術?。 ?/p>

“喂!村上,你別仿效人家抽象表現(xiàn)主義?。⊥讣{的祖國英國怎么可能那么膚淺,你多學點再來吧!”透納的國家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也是北齋的國家啊!

太過珍惜既存的東西,或光是做太多高尚的東西,當然沒有辦法突出;如果去模仿既存的流派,就會被埋沒在其中。跟保守主流的西歐繪畫宗派相比,我就好像是創(chuàng)立了新興宗教一樣,不管是被打擊還是引人矚目都是理所當然的。

“村上,你聽好,我跟你說,我要跟你絕交了。就算瞧不起繪畫也不要太過分,只是把卡通造型人物畫得大大的,就說是繪畫,該說這是太隨便,還是太瞧不起藝術了?我想我跟你說什么,你都不會懂吧!所以就絕交吧!”

沒辦法,就是因為我做的事情實在太沒有道理,所以才會在展覽會場被別人說要跟我絕交。

二○○六年五月,我的作品在拍賣會上,喊出了一億日元的價格。自從二○○三年有一幅作品被以六千八百萬日元交易以來,我的作品就被形容是“日本人單件藝術作品的史上最高價”。這樣的價格有其理由,也有其背景因素,對我來說,我不覺得是“非常高的金額”。

因為美術作品的制作成本是很高的,要創(chuàng)作出新的東西或新的概念,需要投入很多的金錢跟時間。如果沒有金錢或時間,就無法“每天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生意手段、經(jīng)營手段,是無法持續(xù)藝術制作的。

我的作品可以說就是這種傾向之一,如果問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覺得那是因為“作品的價值,已經(jīng)不再靠東西本身來決定”。

不管是價值或評價,只要創(chuàng)作作品的人跟觀看的人“內(nèi)心的頻率”交易成立的話,就會往上提升。

要理解一件作品一億日元的價格,必須先知道歐美跟日本藝術的差距。

在歐美,大家對于藝術不會追求像日本那種“顏色很漂亮”之類曖昧的感動。

對藝術最基本的態(tài)度是享受其中知性的“設計”或“游戲”。在歐美制作藝術作品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通過作品,創(chuàng)造出世界藝術史上的脈絡”。我的作品被訂下高價,證明了我長久以來在美術史上所建立的脈絡已經(jīng)滲透歐美了。

為什么杜尚(Marcel Duchamp)在馬桶上簽名就會變成作品?

現(xiàn)成的馬桶形狀都一樣,從中產(chǎn)生的價值是什么?就是“觀念”或“概念”。這才是價值的根源、品牌的本質(zhì),也是藝術作品能夠受到肯定的理由。我再重復一次,被肯定的是觀念或概念的部分。

在西方的藝術世界,能被認可具有真正價值的,既不是好素材,也不是多大的努力。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喜好來看藝術作品,這是危險的態(tài)度。如果要用主觀來判斷,眼前所有作品的真正價值就等于是零了。

光是主觀,會變成只去評價易懂的東西。因為那會變成是根據(jù)時代氛圍、傳言等不確定的事物,在浮動的狀態(tài)下所做出來的判斷。這與客觀創(chuàng)造歷史的歐美脈絡是遠離的;創(chuàng)作者不知道歐美的美術歷史或者脈絡,就好比看運動比賽的觀眾卻不知道比賽的規(guī)則,然后覺得無聊是一樣的意思。

“了解藝術的我,很知性吧!”

“花了幾十萬美元買了這個作品的我,是個有趣的家伙吧?”

在西方的美術世界里,藝術是無法與這種社交界特有的炫耀或競爭的氣氛切割的。如果不學習這樣的背景,我覺得一般人沒有辦法看到藝術作品真正的價值。沒錯,不過就是有錢人的無聊游戲,但如果你對這種事情嗤之以鼻的話,那就請不要對于國際的評價標準有任何意見。

譬如說,開出六千八百萬日元的價格買我的作品的買主,是一對快八十歲,已經(jīng)賣掉公司而隱居的老夫妻。

同一件作品之前的擁有者是年輕的IT企業(yè)總裁,他很開心地跟我說:“因為賣掉了你的作品,我可以買上百件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了!”

在美國的富裕階層里,會因為購買高評價的藝術作品,在社會上獲得尊敬,并被認為是“成功者”。這些人,就是生意的對象。

當然有獎勵富裕階層人士購買藝術作品的制度跟法律。在美國,事業(yè)成功的人,都會認為有義務要貢獻社會;像這樣的成功者,在考慮回饋社會時,選擇的項目之一,就包含了援助美術館,也就是購買藝術作品,然后捐贈給美術館。

為了避免將品位糟糕的東西硬塞給美術館,美術館的策展人,也會在收藏家購買作品之前給一些建議。

收藏家買了好東西,除了可以展現(xiàn)自我品位,“捐贈的作品金額,也會成為免扣稅的對象”,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歐美的藝術環(huán)境與日本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日本,會被當成固定資產(chǎn)征扣稅金的藝術品(所以大家都偷偷地擁有藝術品),在美國變成了免扣稅的對象,因此藝術作品買賣變得很興盛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富裕階層要購買有價值的安全牌作品,所以也有專門評估的藝術顧問評斷“這個作品是否有價值”,同時顧問也在買賣的現(xiàn)場,創(chuàng)造著“作品的故事”。

對收藏家而言,越讓他們煩惱的東西他們就越想要。

收藏家就像是在下注買賣,所以商品必須要有故事,讓他們覺得值得用金錢去下賭注;拍賣公司則是跟想要購買的買主進行一場又一場仔細的午餐會議。

“能夠獲取那個美麗日本女子芳心的到底會是誰?”

用購買欲、征服欲、勝利欲等刺激欲望的語言炒熱市場的,就是這些藝術拍賣相關人士的工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