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荔枝(附:荔枝核)
荔枝為名貴的水果,有鮮、干之分。鮮荔枝肉厚、汁多、味香甜爽口;干荔枝肉較干薄,但味仍香甜,且易儲(chǔ)運(yùn),為人們所喜愛。
荔枝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荔枝樹的果實(shí),農(nóng)歷五月成熟后,收集其卵圓形稍扁的種子,洗凈曬干。同時(shí)搗爛,或鹽水炒用。此種子即荔枝核,有行氣、散寒、止痛的作用,每劑用量一般為5~10克。
治肝經(jīng)氣滯引起的睪丸腫痛:荔枝核炒黑,炒大茴香,等分為末,每服4克,溫酒(或溫開水)送下。
治小腸疝氣,小腹連睪丸痛,睪丸偏墜腫痛:荔枝核70克,黃皮核70克,加鹽水炒黃,研為細(xì)末,每次服7克,用酒沖服,一日兩次。亦有人用荔枝核放火灰中燒存性,研末,新酒調(diào)一枚半口服,治心氣痛和小腸氣。
治胃氣和婦女小腹刺痛:用荔枝核研成粉末,以醋調(diào)服7克,數(shù)次可愈。亦有人將荔枝核燒存性用20克,炒香附40克,同研粉末,每服8克,鹽湯或湯送下,常有明顯效果。
二十三、谷芽
又名稻谷芽、生稻芽、香谷芽,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shí)所發(fā)的芽。因其味甘淡,故有的地方用此做成味甜而可口的谷芽粑粑。谷芽有健脾、開胃、消食的功效,一般用量為5~40克,入藥生用或炒用。主治食欲不佳、食滯脹滿。
增進(jìn)食欲、助消化:谷芽15克,砂仁6克,白術(shù)10克,炙草10克,水煎服。
治消化不好、胸悶脹痛:谷芽15克,山楂10克,陳皮7克,神曲5克,水煎服。
治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谷芽40克,白術(shù)30克,雞血藤4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
治消化不良:谷芽為末,加入姜汁和食鹽少許,作餅,再加入炙甘草、砂仁、白術(shù)(麩炒)為末,作丸,白開水送服。一日三次,每次10克。
治妊娠嘔吐:谷芽40克,竹茹40克,灶心土(澄清液)200毫升,煎取1/4,空腹服。
谷芽效用與麥芽相似,以清化食物、調(diào)理脾胃為主,但作用比較和緩,也沒有回乳和疏泄肝氣的作用。
二十四、麥芽
用禾本科植物大麥的穎果浸泡發(fā)芽制成,入藥生用或炒用。有消化食物、調(diào)理脾胃和退乳的作用。麥芽含有多種糖類、淀粉酶、維生素B、維生素C、卵磷脂及脂肪等,可幫助淀粉類食物的消化,并可治腳氣病。因淀粉酶遇熱易破壞,故不宜久煎或過炒。麥芽為營(yíng)養(yǎng)及助消化藥,可治食積腹脹、食欲不佳的病癥。每日用量10~40克。因能退乳,故孕婦及授乳婦女不宜用。
治一切米、面及瓜果食積:大麥芽15克,水煎濃汁服;或生用研末,分次溫開水送服。
治婦女產(chǎn)后便秘,五、七日不通:大麥芽炒黃為末,每次10克,溫開水調(diào)服。
退乳:麥芽80克,水煎服;或炒末,每次20克,溫開水送下,每日兩次。
預(yù)防中暑:麥芽(炒黃),配鮮青蒿放茶中,可預(yù)防中暑,對(duì)高溫下勞動(dòng)者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