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一聲長笛,3艘現(xiàn)代化戰(zhàn)艦滿載著13億中國人民的期望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緩緩駛離母港,翻開了人民海軍新的一頁。
2008年12月26日,這是一個注定要寫入中國海軍發(fā)展史的日子。下午1時45分,艦艇編隊從海南三亞出發(fā);6天后,他們將穿過“世界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10天后,他們將抵達海盜活動猖獗的亞丁灣、索馬里海域。
海軍吳勝利司令員在致辭中說:“你們是出征的勇士,更是中國海軍在國際海域和平運用兵力、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開路先鋒。”
吳司令員激情澎湃,他說,“出征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全體護航編隊官兵要不畏艱難,忠誠使命,不負重托,充分發(fā)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zhàn)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怕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不斷錘煉堅忍不拔的意志,以朝氣蓬勃的干勁和熟練過硬的技術(shù),敢于迎接一切挑戰(zhàn),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堅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和光榮任務,譜寫人民海軍無往不勝的新篇章,為國家爭光、為軍隊爭光、為人民海軍爭光。祖國和人民期待你們凱旋!”
是啊,建設(shè)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一直是中華兒女的夢想。600多年前,一支強大的船隊曾浩浩蕩蕩七下西洋,威武的氣勢讓世人側(cè)目。然而,這支強大的船隊并沒有進入世界大航海時代的主航道,卻很快湮滅在時間的滔滔的洪流中,鄭和七下西洋成了歷史教科書中的故事。
110年前,以鐵甲巨艦揚名的北洋水師,其戰(zhàn)艦的數(shù)量和噸位排在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然而,在腐敗的政治制度下,威武的艦隊在與日本海軍的較量中不堪一擊,葬身黃海。
從南國之濱的三亞,到非洲之角的亞丁灣,4400多海里的航程,這條航線中國海軍艦艇曾不止一次地駛過,但大多是執(zhí)行出訪和航行任務,這次護航是中國海軍首次走出國門執(zhí)行非戰(zhàn)爭軍事任務。
從此,在國際公認的危險海域有了維護和平的中國力量。
從此,每年經(jīng)過這片危險海域的數(shù)萬艘船只,多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堅強臂膀。
……
13時45分,編隊指揮員杜景臣海軍少將向海軍吳勝利司令員請示起航。隨著吳司令員一聲令下,護航編隊緩緩離開碼頭,駛向大海。美麗的港灣,揮手致意的戰(zhàn)友漸漸遠去。此時,天藍水藍,海風和暢,出征的將士們在甲板上列隊站坡,深情地回望著母港……
此行將是100多個日日夜夜,遙遠的祖國將有多少親人的牽掛!
此行將是一片陌生的海域,亞丁灣的狂風惡浪在考驗著我們!
此行注定是為世界和平播撒新綠,為和諧海洋引吭高歌!
出發(fā),中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