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才是阮籍后來得到無數(shù)后人景仰的原因,真正的士人,仰慕的絕不是他天馬行空的生活,放蕩不羈的外表,更有他心靈的矛盾掙扎,壯志難酬的悲傷。尤其是對于后來所有曾經(jīng)擁有雄心壯志,卻不得不經(jīng)歷理想幻滅的中國人來說,阮籍,仿佛是歷史長夜投下的重重倒影,讓無數(shù)的后來人感嘆命運的相似,深深的顧影自嘆。
二 放浪形骸
塵煙四起,沙礫遍布。這里,沒有亭榭閣宇,沒有蝶舞花艷。有的只是茅屋前庭,雞犬相斗。晨則耕,午則憩,夜則眠。神秘的天地自然徹徹底底向世人敞開了胸懷,苦悶的人兒恣意地在其中揮斥著他們滿腔的憤懣,傾吐著他們些許的無奈,此刻此地,只想扯開身上那些粗布麻衣,露出精赤的身子,在這莽莽的林海中肆意奔跑、長嘯。
所以,就有了魏晉人的一大生活特征——放浪形骸。
魏晉士人的放浪形骸,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絕對的異類,甚至可以說,之后的中國知識分子們,沒有哪一個朝代,像魏晉的知識分子一樣“沒正形”。后世崇尚自由的知識分子們,也紛紛把魏晉知識分子的放浪形骸,當(dāng)成一種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生活在專制社會的知識分子,更向往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明朝畫家徐文長就曾在自己的詩歌中,表達(dá)了對魏晉生活的向往,在他的眼里,魏晉是一個自由開放,知識分子可以無拘無束施展理想的美好時代。晚明思想家李卓吾,也曾在自己的文集中,表達(dá)了生不逢時,恨自己沒有生活在魏晉的感嘆,對于一輩子和封建禮教斗爭的他來說,儒家禮教崩潰的魏晉,才是他應(yīng)該投奔的美好生活。但是,后人的這些贊譽,其實更多地流于魏晉生活的表面,魏晉在某些方面,確實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時代,比如禮法、道德方面的框架,可謂少之又少,但是許多向往魏晉的后人們,很顯然是“光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他們只看到了魏晉知識分子的海闊天空,恣意行樂,卻被這一切遮住了眼睛,在魏晉士人無限自由的背后,更深藏著無限的愁苦與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