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o.1誤區(qū)--留學申請的迷霧(5)

太傻十日談 作者:陶謙


我沉默了。我感覺太傻的話和其他人告訴我的話,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我隱隱有種預感,這次談話,將會徹底改變我。

太傻繼續(xù)他的講解,我第一次有了“受教”的感覺。

“比如,”太傻說,“誰告訴你留學申請文書是很重要的?它真的很重要嗎 ”

“難道文書不是最重要的嗎?是誰告訴我文書是最重要的呢 ”我疑惑了,然而就是一剎那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而且至今仍記得那種感覺。我曾經(jīng)自以為豪的留學經(jīng)驗就崩潰了,我的耳朵里發(fā)出嗡嗡的轟鳴,我感到有無數(shù)的話要說,但是說不出來。

是的!是的!是的!誰告訴我這些概念的?從整個流程而言,我雖然熟悉留學的整個程序,但是無數(shù)的細節(jié)是難以把握的,它們多變,考驗著每一個人的能力。就好像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那樣,倘若只依靠經(jīng)驗來認識世界,難免會得出荒謬的結(jié)論。因為,我們不能說只要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可以完全理解這個世界。我確實有留學的知識,而且知識還不少。但是,這些知識大多數(shù)來源于不知姓名的前人的經(jīng)驗,他們將這些經(jīng)驗口口相傳,散播開來,逐漸成了幾乎是所有人對于留學的經(jīng)驗。這些東西就好像一些根深蒂固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在我們腦海中生根,從我們接觸留學的第一天起,就被這些概念所教導,因此很少有人對這些東西產(chǎn)生懷疑。就好像你在中世紀時期告訴民眾地球是圓的,每個人都會嘲笑你一樣。

事實上我們多是以先入為主的方式了解留學的。先前那些約定俗成的法則,以及不同的經(jīng)驗教訓難免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地方,于是我們中的極個別聰慧的人會對既有法則表示懷疑,但是總體來說仍避免不了受舊思維慣性的影響。不同的人為著不同的觀點爭執(zh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論和依據(j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于是,當你讀完無數(shù)介紹留學申請的文章之后,結(jié)果往往是仍舊不知道應該怎么做。GT考試到底重要嗎?GPA在申請中到底占多大的比重?套磁到底有用嗎?到底什么才是留學申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到底什么樣的文書才是優(yōu)秀的文書……在我當版主的日子里,每天,我都在解答這些問題,并給出我認為最正確的答案。讓我尷尬的是,雖然我一度被別人視為專家,卻不能解決我自己的問題。我們之所以覺得留學申請難以把握,我們之所以常常感到前途渺茫,可能都來源于固有留學申請的知識體系存在的不足。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留學,不能構(gòu)建有效的知識體系,那么,想把握留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好像古代的人研究天象,他們從目之所見的現(xiàn)象中總結(jié)出很多規(guī)律,并稱之為理論,但是,其中大部分理論在現(xiàn)代天文學中都被證明是不科學的。更有甚者,把天象與人間社會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天體運轉(zhuǎn)能反映人間社會的變化,預示著某種征兆。而今天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上述說法是荒謬的。但是,在科學尚不發(fā)達的時期,“星象”居然能影響一個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

留學,申請,如果我們之前了解的都是假象,那么申請留學的真諦,到底在哪里?

我反思了一會兒,然后對太傻說:“是的。中國的申請留學者,就像是在濃霧中穿行的一群人,由于看不清大方向,每個人就根據(jù)身邊人的方向決定自己的方向,并且相信,大家都這么做,我這么做肯定沒錯。但實際上,如果他們之中的一個人走錯了方向,會把很多人都帶上歧途。”

太傻點頭表示贊同。

我接著問:“但是,留學這件事情本身,起決定作用的似乎是美國的教授。比如教授錄取某個人,也許只是隨機性的、偶然性的行為。若是這樣,留學申請有可能做到知識的體系化嗎 ”

事實上,作為一個留學申請者,我知道自己的失誤。但是,這個失誤是幾乎所有留學申請者都難以避免的。就算我真的有先知先覺的本領(lǐng),又能突破它嗎?難道,太傻真的把留學申請知識系統(tǒng)化、概念化了嗎?對此,我不太相信。不過現(xiàn)在我堅信,太傻對于留學的見解,已經(jīng)遠在我之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