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隨想(1)

平常道 作者:蕭然


文化這東西是一種很難改變的力量,因此還是順其自然的為好。而且,拜神也好,拜鬼也好,在我看來,雖然談不上是先進文化,但也別貿然打入腐朽之行列。因為,別管拜誰,心里有所敬畏總比無所顧忌要好的多。(提要)

今天是清明,俗稱鬼節(jié)。

清明節(jié)祭掃仙人的習俗我沒有考證,不知道始于何年,想必非常古老。關于清明,最出名的是杜牧的《清明》詩,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敝械摹皵嗷辍眮砜矗缭谔拼?,清明就已經(jīng)充滿神秘、陰森的“鬼氣”。

中國人信鬼神甚于外國人。所以一般而言,中國人更“迷信”些。這恐怕和中國人的信仰有關。西方信耶穌,耶穌“家族”的神鬼自然信,但無關的就免了。而中國人并無一種統(tǒng)一的信仰,拜的神鬼也就特別駁雜。如有拜佛的,拜太上老君的,有拜老天爺?shù)?,拜媽祖的,有拜關公的,拜岳武的。甚至連修水利的李冰父子也被請進廟里當神供起來。因此,中國人不僅拜各種神,人也是照拜不誤。

中國的泛神特點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寬容性。的確,對神鬼的“兼收并蓄”沒有哪個民族超過中國。你看其他民族,宗教沖突在歷史上很普遍。如印度,印度教與佛教關系就一直不融洽,基本是此削彼長、水火難融的關系。而十字軍東征,更是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劇烈沖突?;剡^頭再看中國,雖然偶爾也有些許相互詆毀,但總體上,眾神是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無事。查看一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還真沒有哪次戰(zhàn)爭是為鬼神而戰(zhàn)的。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的確很現(xiàn)實,在信仰上也大度到了不執(zhí)著甚至模糊的境地。在中國人眼里,別管上帝還是佛,差不多是一個東西,中國人著起急來,上帝、老天爺、佛菩薩、太上老君,能想到的神甚至變了鬼的祖宗都統(tǒng)統(tǒng)搬將出來幫自己。人多勢眾,神鬼多了力量也大,東南西北中,四面八方的神鬼都拜到,哪方顯靈都行,這樣保險系數(shù)更大。這恐怕就是中國人的拜神鬼心理。

文化這東西是一種很難改變的力量,因此還是順其自然的為好。而且,拜神也好,拜鬼也好,在我看來,雖然談不上是先進文化,但也別貿然打入腐朽之行列。因為,別管拜誰,心里有所敬畏總比無所顧忌要好的多。

先寫到這里,12點還要去十字路口給鬼們燒紙呢。陰間的鬼們一年才過一次節(jié),因此也該去湊個份子。但是,燒點紙錢,表個心意就可以了,至于什么汽車、別墅的就省了吧,咱這個世界的寶貝那個世界未必用得著,還是留著自己用吧。2007-04-05 

評論 :

同生于印度有如此類似的兩種教為何此消彼長?我想最關鍵的可能是,它們兩的最大矛盾:一個是強調階級,一個強調平等。

其實佛教進入中國,和本土道教之間也有一定沖突,但相對而言要溫和的多,正如蕭然先生所說的“偶爾相互詆毀……沒有戰(zhàn)爭”。比如《西游記》挺佛,《封神榜》挺道。但也只是文化領域中扮演支持者。兩者發(fā)展到今天可以說很是和諧。我想也正是因為兩者同樣講究:平等、天人合一、佛人合一(可以這么說吧)。 一些淺見。(不垢不凈)

覃賢茂點評:

中國的泛神特點,與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其中甚至有樸素唯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成份。

《易經(jīng)》中《觀卦》的彖辭,中就明確的提到:“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禮經(jīng)》中宰我問鬼神,孔子為之解釋說:“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边@也是相同的意思。

然而清明掃墓,緬懷死者,使死者在生者的記憶中獲得不朽,這卻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溫柔而感人的一面。

《禮經(jīng)》中說:“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庇终f:“忌之日,樂與哀半?!边@是一種聰明無上達觀而又貼近生活的智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