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會議型”說服力是現代上班族最需要,也最容易忽略的能力。你也許沒有機會上臺演講,可能也不需要出去作簡報,但是開會絕對不可避免。擁有良好的“會議型”說服力,不但能讓你在心理上獲得成就感,對于你的工作能力的彰顯也有最直接的影響。
“娛樂型”說服力
前面提的都比較正式,也比較嚴肅,但是,不見得在所有的場合都需要正經八百。有時候,公司會辦員工聯誼活動,到了晚上,大伙兒聚在一起,可能需要有人出來說說笑話,講講有趣的故事。另外,像是在尾牙時,老板和員工同樂,甚至會玩什么“變裝秀”,這時候也可以有人說一點比較輕松、有趣的話。
在國外,這樣的機會特別多。也許是民族性格不同,我發(fā)現美國人特別喜歡“脫口秀”型的節(jié)目,只是一個人的機智和口才,就能把大家逗得合不攏嘴。像是每次輪到喜劇演員比利克利斯特爾(Billy Crystal)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大家都會很期待,不知道他會用什么幽默的方式來開那些大明星的玩笑。
事實上,他們連總統(tǒng)都妙語連珠。比方說,小布什當選總統(tǒng)之后,曾經在一個比較輕松的娛樂場合演講,他提到,他弟弟是佛羅里達州的州長,可是在當年總統(tǒng)大選的驗票過程中,都沒有特別“關照”他這個做哥哥的,所以小布什就說:“他既然這么對我,我一定好好整治他一下?!苯Y果一張幻燈片打出來,就是他弟弟童年時光著屁股的照片,現場觀眾大笑不已。
能夠在臺上說故事、講笑話,逗樂全場,就很需要“娛樂型”的說服力。我相信一個人如果具有這樣的本事,他一定是團隊中最受歡迎的人。
“感動型”說服力
最后,還有一種說服力,叫做“感動型”說服力?!皧蕵沸汀钡恼f服力,是讓人發(fā)笑;“感動型”說服力,則可能讓人情緒激動。
比方說,有人在喪禮上致辭,讓人聽得為之動容,這就是一種“感動型”說服力。有些牧師在教堂里講道,讓底下的聽眾心中滿是圣潔的光輝,聽完道走出教堂,連世界都變得親切美好許多,“感動型”說服力甚至會影響我們看待人生的方式。
要人發(fā)笑、感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案袆有汀闭f服力和“娛樂型”說服力,都屬于高難度的公眾表達能力,需要有先天的機智、感性,再加上后天的練習,才能有完美表現。
1912年,卡內基先生在紐約的基督教青年會開始教授演講課程。那時候,演講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
當時的人們認為,大概只有政治家或是演說家,才需要學習那種說起話來抑揚頓挫、滔滔不絕的“演講術”。
但是,卡內基卻有著很不一樣的想法。
他發(fā)現,絕大多數的人都有相同的困擾和需求:“當我被叫起來發(fā)表講話時,我變得極為敏感、恐慌,以致腦子變得渾濁不清,不能集中意識,記不起自己想要講些什么。我希望能通過訓練變得自信與自在,并訓練敏捷的思考能力,使我的思維能顯得更有秩序,能在眾人之前或談生意的時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效地說服他人。”
因此,他認為演講不是一門藝術,而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技術。卡內基相信,訓練和不斷的練習,可以累積出你對演講的自信,而自信,正是卓越公眾表達、團體溝通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