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2日,納粹德國針對蘇聯(lián)首都莫斯科的大規(guī)模進攻―――“臺風行動”開始了,他們決心要在莫斯科前沿殲滅最后一支蘇軍部隊,將其徹底打垮。德軍沿著當年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的同一條路線向前推進。但沒過多久,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的秋天便來臨了。對于一路乘車行進的德軍機械化部隊來說,厄運開始了。到了11月底,曾經吞噬了拿破侖大軍的俄羅斯的冬天接踵而至,戰(zhàn)場上整日風雪交加,氣溫一直持續(xù)在零攝氏度以下。此時,德國第3和4坦克集群已經突進至莫斯科城北不到25公里的伊斯特拉,第2裝甲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進抵距莫斯科較遠的南部和西部。一時之間,莫斯科大兵壓境,形勢極度危急。但幾乎就在同時,德軍一向銳不可擋的進攻態(tài)勢開始在此陷入僵局。在12月份的第一周里,幾路德軍多次對莫斯科發(fā)起突擊,但均遭到了蘇聯(lián)軍民的頑強抵抗。12月2日,德軍第258步兵師的一個偵察營突入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宮的尖頂當時已經清晰可見,但第二天一大早便被幾輛蘇軍坦克和緊急動員起來的工人隊伍擊退。這是德軍到達距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望見克里姆林宮。在一次又一次的沖鋒中,德軍遭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士兵們疲憊不堪。由于德軍的后勤補給線過于漫長,蘇聯(lián)紅軍卻有著似乎用之不盡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再加上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俄羅斯異??岷亩?,德軍士兵們露在外面的肢體被凍僵,大量的武器裝備與它們的主人一樣也受到了嚴寒的侵襲和摧毀,燃料經常被凍成黏稠的泥狀物,鋼鐵部件被凍得像冰塊一樣脆弱易碎……所有這些因素一次次地阻撓和粉碎了德國人的進攻企圖。最終,當?shù)萝娊K于接到最高統(tǒng)帥部下達的據守當前陣地的命令時,大約100個師的蘇聯(lián)紅軍卻在他們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官、三年半后追擊潰退德軍進入德國首都柏林的絕世帥才――格奧爾基·K·朱可夫元帥的指揮下發(fā)起了猛烈反擊。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給德國軍隊和“第三帝國”造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在嚴寒的12月和次年1月上旬的幾周內,遭到沉重打擊的德軍防線不斷被蘇軍突破,正如130年前的拿破侖大軍一樣,毫無招架之力的德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幾乎快要消失在俄羅斯的冰天雪地里了。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粉碎了納粹德國陸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成為希特勒“第三帝國”短暫歷史上的一個致命的轉折點。
僅僅一年后,在伏爾加河畔的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德國人遭受了自開戰(zhàn)以來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1942年秋天,德軍經過一系列異常艱苦卓絕的激戰(zhàn)之后,幾乎占領了斯大林格勒這座業(yè)已成為廢墟的城市。然而,在蘇聯(lián)軍民的頑強抵抗和英勇反擊之下,德軍的后勤補給線接連被切斷,德軍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最終,這些身處絕境的德軍人員不顧希特勒下達的嚴禁投降的無情指令,于1943年1月向蘇軍投降。在經過3個月之久的殘酷巷戰(zhàn)之后,最初從德國出發(fā)的285000名軍人只剩下91000名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戰(zhàn)俘,他們在冰天雪地里凍得瑟瑟發(fā)抖,一瘸一拐地走向偏僻遙遠、寒冷荒涼的西伯利亞戰(zhàn)俘營。
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勝利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通過這場戰(zhàn)役,蘇聯(lián)重新奪回了俄羅斯南部和高加索地區(qū)的油田和糧食資源。此役之后,德國軍隊橫掃東部歐洲的迅猛步伐被迫停滯下來,同時開始了向德國本土大規(guī)模潰退的漫長征途。但是,無論對于蘇聯(lián)還是德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最重要之處在于它所具有的重大的象征意義。對于蘇聯(lián)而言更是如此,它極大地鼓舞了蘇聯(lián)軍民抵抗納粹侵略的士氣和斗志,有力地推動了當時已被圍困一年半之久的十月革命圣地―――列寧格勒重獲自由。在德軍投降后不久,斯大林格勒曾經專門舉行了一次勝利聚會,美國戰(zhàn)地記者亞歷山大·韋爾斯對當時的場面這樣描述道:
這是一場盛大的宴會,放了許多的伏特加酒。緊挨著我坐的是一位長著酒糟鼻子的上校,他顯然已經喝了很多酒?!拔覀兏傻袅怂麄冋?0萬!”他大聲吆喝道:“來,來,為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們,干杯!”……他拍著自己的胸脯,指著自己的紅星勛章大聲說:“瞧!這是昨天我們偉大的政府獎給我的!朱可夫――我崇拜朱可夫,是他策劃和指揮了整個戰(zhàn)役,是他和我們偉大的斯大林一起策劃的。哈勒欣河戰(zhàn)役,我們輕松地干掉了日本人――但那只能算是一次演習。在斯大林格勒,可是動了真格的了,我們在這里殲滅了希特勒最精銳的部隊。是誰把他們殲滅的?是我們偉大的俄羅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