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節(jié):第七章手觸摸臉部的信號(1)

身體語言密碼 作者:(澳)亞倫·皮斯


第七章手觸摸臉部的信號

面對陪審團的比爾-克林頓,你覺得他在想什么呢

如果你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坦率直言,那將會導致什么后果呢?或者你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那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不妨舉例試想一下。

你跟老板打招呼:"早上好。老板,你這個一無是處的傻瓜。"

一位男售貨員對女顧客說:"蘇珊,感謝您的惠顧!另外,請允許我斗膽說一句,您可真是擁有一對傲人的雙峰??!"

一位女士對男鄰居說:"多謝您幫我提東西。哦,您的屁股可真夠結實性感的??赡念^發(fā)是被哪個糟糕的理發(fā)師給毀了呢?"

你對婆婆說:

"真高興再次見到您,愛多管閑事又冷言冷語的老太婆。"

當一位女士問你,"這條裙子讓我看起來顯得很胖嗎?"

你會怎樣回答呢?

如果你是一位識時務的男士,你肯定會恭維她非常好看。但是你可能會在心里暗想:"看起來胖不胖可不關這條裙子的事,要怪只能怪你吃的蛋糕和冰激凌太多了。"

如果你總是對每一個人都直言不諱,那么你必定會成為一個孤獨的人,甚至有可能被送進精神病院或者監(jiān)獄了此殘生。有的謊言是一種潤滑劑,它能夠讓人們之間保持友好的社交關系。我們稱這種謊言為"善意的謊言"(WhiteLies),因為它的目的是撫慰別人,不讓殘酷的事實冰冷了人們的心。

調查顯示,善于"說謊"的人比直言不諱的人更受歡迎,哪怕人們心里明白那些人說的只是謊話。跟"善意的謊言"不同的是,"惡意的謊言"(MaliciousLies)則是指那種為了謀取一己私利而蓄意欺騙他人的謊言。

謊言調查

在人們撒謊的時候,最不可靠的信息往往來自于人們最容易自我控制的部分,例如語言。在人們撒謊的時候,最不可靠的信息往往來自于人們最容易自我控制的部分,例如語言,因為它是可以被反復操練的。而最值得信賴的線索則是人們下意識的手勢,因為這一部分是很難刻意控制的。說謊時所做出的下意識反應,往往就是因為說謊者情緒上的波動而引發(fā)的。

馬薩諸塞州立大學阿姆赫斯特校區(qū)的學者羅伯特-費爾德曼曾經對121對夫婦展開調查研究,安排這些夫婦與第三人進行交談。他要求三分之一的調查對象表現出活潑可愛的樣子,另三分之一的調查對象展現精明干練的面貌,其余的調查對象則只表現真實的自我。隨后,所有的調查對象都被要求觀看交談場面的錄像,并指出自己在交談中所說的謊話,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謊話都必須指出來。有些謊話只是善意的謊言。比如在談及某個自己討厭的人時,聲稱很喜歡這個人;有些謊話就更加過頭一點,例如謊稱自己是某個搖滾樂團的明星。

總體而言,費爾德曼發(fā)現62%的調查對象平均每十分鐘會說兩到三個謊話。而《美國說實話的這一天》(TheDayAmericaToldTheTruth)的作者詹姆斯-帕特森通過對兩千多位美國人的采訪,發(fā)現91%的采訪對象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單位都經常撒謊。

說真話永遠是最佳的選擇,除非你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撒謊者。

--J.K.杰羅姆

那么,怎樣才能識破別人的謊言呢?是依據對方吞吞吐吐的態(tài)度還是若有所思的神情呢?認識撒謊時的常見手勢,了解表現遲疑、厭倦和思考的姿勢,是最有用的一些觀察技巧。在本章中您將學到的身體語言,能夠讓您窺探到別人的內心世界。首先還是讓我們從謊言說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