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士師
根據(jù)《圣經(jīng)》的記載,在攻陷耶利歌城之后,約書亞率領猶太人回到了故鄉(xiāng),并進一步攻占了大部分的迦南土地。
不僅如此,他還把所有的土地都分配給了猶太人的各個支派。
然而,這時的約書亞已經(jīng)年邁體衰,再也沒有精力繼續(xù)領導猶太人跟迦南的其他民族作戰(zhàn)。去世之前,他命令猶太各支派繼續(xù)驅(qū)逐殘留在迦南地的原住民。
這一切,據(jù)說都是上帝耶和華的旨意:猶太人必須徹底鏟除所有罪大惡極、不可救藥的原住民,因為他們信仰其他神靈,生活荒淫迷亂。
然而,耶和華的旨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甚至在約書亞生前,他就和基遍人簽訂了和約,允許基遍人作為猶太人的奴仆而得到生存。
就是類似這樣的一些妥協(xié),為猶太人埋下了危險的隱患。要知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人的殘酷。
這時的猶太人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總覺得經(jīng)過多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基本控制了迦南這塊神的應許之地。
因此,在猶太人的猶大支派聯(lián)合西緬支派,擊敗強悍的比色人,然后又占領了耶路撒冷和希伯倫之后,猶太人便不再想驅(qū)除異族了。
接下來,他們遇到擁有先進鐵器戰(zhàn)車的菲利士人,一時相持不下,就更加打消了進取的雄心。
而其他支派,如瑪拿西支派、以法蓮支派、西布倫支派、亞設支派等,都沒有完成把外族從自己的土地上完全驅(qū)趕出去的任務。
一種萬事大吉的心態(tài)消磨了猶太人以往的斗志。他們已經(jīng)沒有多少心情去對外作戰(zhàn)了。
約書亞去世之后,一直到公元前1050年左右,大約三百多年間,古代猶太人進入一個所謂的“士師時代”。
之所以叫“士師時代”,是因為在這段時間里,管理和領導猶太人的人被稱作“士師”,也就是法官、審判官。
實際上,士師的職責不限于司法。他們既是是政府首腦,也是軍隊統(tǒng)帥,還是宗教領袖。
在猶太人中,士師的管轄范圍大多是區(qū)域性的。也就是說,一位士師只管轄一個支派或者幾個支派。沒有哪位士師能統(tǒng)領所有的猶太人支派。
因此,如果說摩西和約書亞統(tǒng)治的時代,是猶太歷史上一個信仰單純、進取向上的輝煌時代,那么士師時代卻是一個信仰混亂、失敗連連的慘淡時代。
盡管如此,猶太人仍然在著名的六大士師的領導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
按照《圣經(jīng)》的記載,士師時代總共有12位士師,其中六位記載比較詳細,稱作大士師,他們分別是:俄陀聶、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參孫。
而另外六位記載不那么詳細,叫做小士師,他們分別是: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贊、以倫、押頓。
前六位大士師,分別領導著不同的猶太支派,通過頻繁地征戰(zhàn),保衛(wèi)了自己的領土,譜寫了一曲曲英勇的戰(zhàn)歌:
俄陀聶被稱為“神的獅子”,他在上帝耶和華的幫助下,戰(zhàn)勝了米所波大米的國王古珊利薩田,成為統(tǒng)治猶太人四十年的第一位士師;
以笏,巧妙地暗殺了摩押人的國王,為猶太人贏得了難得的和平時光;
底波拉,一位真正的女中豪杰、巾幗英雄,她率領猶太起義軍,推翻了君主西西拉的殘暴統(tǒng)治。
基甸當上大士師的時候,米甸人成了猶太人最大的敵人。富有計謀的基甸,只率領300來人,奇襲米甸人,竟然將十幾萬米甸軍隊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