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色列之王(1)

俄羅斯與歐洲關系研究 作者:畢洪業(yè)


1953年6月,步兵第16旅(耶路撒冷旅)旅長沙哈姆得到總參謀部的批準,對當時有名的阿拉伯武裝領導人薩姆伊里的家鄉(xiāng),約旦的內(nèi)畢·薩姆伊爾村進行報復襲擊。沙哈姆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的一個年輕的營長阿里爾(阿里克)·施奈曼。這個旅是預備役旅,阿里克當時正在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學習中東歷史,同時兼任營長。

阿里克征募了七個人,五個是他原來的老戰(zhàn)友,另外二個比較有意思――是他在學校里認識的同學。八個人匆匆忙忙地上了路,在夜晚潛入了那個村莊附近,準備炸掉那里幾棟無人居住的房屋。但他們的炸藥只把房子去掉了一層皮,而爆炸聲卻驚動了約旦軍隊,他們只好逃走,卻又被大霧困在約旦領土上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回來。

沙哈姆對這次狼狽襲擊的評價還是積極的:他們進行了報復,兩次爆破,沒有傷亡,沒有被發(fā)現(xiàn),可以說達到了目的。但阿里克可不這么想,這種拖泥帶水的行動只能說明他們的手太生了,國防軍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勝任這種任務的特種部隊。沙哈姆當然也清楚這一點,因此,當總理本·古里安的首席軍事顧問第二天來詢問這次行動的情況時,沙哈姆乘勢提議在這一地區(qū)建立一支特種突擊隊。

他的計劃被分別送交總理和總參謀長,很快就得到了批準。總參作戰(zhàn)部長摩西·達揚要求沙哈姆親自指揮這支部隊,沙哈姆卻推薦了阿里克。

達揚問沙哈姆:“你認為他愿意放棄他的學業(yè)嗎?”

當沙哈姆把這個消息告訴阿里克的時候,他的反應果然是:“我馬上要參加歷史考試了。”

于是,沙哈姆向他說出了那句有名的話:“為什么要學習歷史呢?去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歷史吧!”

一個月后,25歲的少校阿里克被指定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大約一年后,這位年輕人改名為阿里爾·沙龍。

沙龍給新成立的特種部隊取了一個有點神秘的名字“101部隊”。這個出身“哈加納”的指揮官親手挑選所有戰(zhàn)士。他得到授權(quán),可以在全軍范圍內(nèi)挑選人。因此,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大約有30名戰(zhàn)士由于對他們所在部隊不滿意,紛紛投奔到這支全新的部隊中來。沙龍的風格令這些戰(zhàn)士著迷:他親自接待他們,在吃飯時和他們自由地聊天,此外,他不像正規(guī)部隊的指揮官那樣麻煩,讓士兵沒完沒了地擦武器,打掃營房。和他們先前部隊的盲目指揮和機械服從截然相反,沙龍和他的軍官小組鼓勵首創(chuàng)精神,和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戰(zhàn)思想,并允許士兵們使用任何他們喜愛的武器,甚至不用穿統(tǒng)一的軍服。沙龍使他的士兵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特殊的戰(zhàn)斗集體,一支精心挑選的、出類拔萃的、個性鮮明的部隊。

在整個國防軍里,關于駐扎在耶路撒冷地區(qū)的,一支神秘部隊的傳聞不徑而走,這種神秘感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來投奔。這些人是一個奇怪的混合體:其中一些人是冒險家;另一些人是無法適應正規(guī)部隊紀律森嚴的生活;還有一些人是真正意識到了建立這支部隊的必要性,并愿意投身其中,這一部分人大多是前“帕爾馬赫”的成員。然而,這種門庭熱鬧的局面并沒有降低沙龍的擇人標準,多數(shù)人因達不到要求不能被錄取,一些人則在加入后又被淘汰。101部隊在人數(shù)最多時也沒有超過50人,它在全程中只保留了一支仔細篩選過的精干分隊,這個核心為今后的特種部隊在人員水平上樹立了一個標準。

對于局外人來說,坐落在耶路撒冷群山中的101部隊薩塔夫基地更像是一個美國西部的小鎮(zhèn)。基地的大門通常有兩個武裝警衛(wèi)站崗,他們不刮胡子,穿著平民的汗衫,有時是繳獲的敵人制服,戴著澳大利亞草帽或是埃及警察帶穗的紅氈帽,甚至是阿拉伯人的大頭巾。手里的武器也是形形色色,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的MP-38到美國的湯姆森沖鋒槍。

越過門口的兩個牛仔,基地里,三四十個士兵在擺弄著花樣繁多的裝備,包括各式各樣的沖鋒槍、步槍和突擊隊匕首。國防軍發(fā)給這支部隊數(shù)量上不受限制的武器彈藥,101的士兵成了這些軍火毫不吝嗇的“消費者”。他們常常即興選擇各種打靶目標,包括隨手扔起來的罐頭、無辜的鴿子和營房的墻角。此外,他們每天都要進行新奇的勇氣和技巧的試驗,如自己站在房子下面,向這座房子的頂上扔手榴彈,或是向巖石陡峭的懸崖上邊沖鋒邊射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