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照鏡子與吐口水

我們教室有鬼 作者:楊茂秀


誰都可以當老師嗎?

這不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誰都可以當學生嗎?

答案應該是自明的。

學生與老師放在一起,就一定會有教學的情境發(fā)生嗎?

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向誰學呀?

一般都認為,應該是學生向老師學。有些人卻說,好老師應該是會向學生學,把學生當老師的人。

我們常說:身教重于言教。

老師如果一天到晚只是想要教人,學生如何可能向老師學到學習最基本的態(tài)度呢?

記得女兒小時候,第一天從幼兒園回來,我們正要拿筷子吃晚餐時,她突然很嚴肅地說:“把筷子放下!坐好!跟著我說:‘老師請用,小朋友請用,大家都請慢慢用,開動!’”

她的許多言行,都是她老師的樣子。她學得最多的是老師教她時的神態(tài)、口氣、語詞的形式與舉止。她簡直可以算是一個小號的幼兒園老師。

我的初中老師郭威曾經說:“教學生最怕的是把學生教得太像自己。”

當時我不明白,后來,我有一個同學,英文非常好,是吳炳鐘老師的學生。他說的笑話,許多是吳老師說過的,連說話的嘴型、舉手投足的樣態(tài),甚至講笑話時等待的點與時間的掌握,都和吳老師一模一樣。

看到他,我老想到郭威老師的那句話。

可是,當時我還是不能明白那句話的真義。直到有一天,無意間我聽到自己親近的學生在演講,他的樣子簡直像是我自己在照鏡子,很多語言就像是我自己吐出去的口水一般。這時,我才想到,牛津大學教授R. M. Hare 曾經在《一所哲學家的學?!愤@一篇文章里表示過:在校園里,他最怕聽到自己的學生在引述自己的說法或言語。因為,多半的時候,學生們的理解和自己原先的表達,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Q句話說,他們所引述的言語或語句,跟自己原先說的完全一樣,但是,語氣卻是非常的不一樣,因此,所帶出來的意義,便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知道,學習最主要的是要能夠變化氣質。

當一個老師把自己的學生,教到失去自我,把老師當印模往自己身上猛蓋的時候,那真是不如無師了!

教育史上,不斷地有學生要找好老師、不斷地有老師要找好學生的案例。

我們不是聽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的話嗎?好老師不可能對任何學生都好,好學生也不是對任何好老師都衷心學習,其中所含藏的道理,比起“因材施教”這四個字所表達的,要來得更深而且更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