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林克玩撓癢癢游戲時,我根本沒有想到林克會這么感興趣,可以玩這么久,學到這么多的英語表達法,而且效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好。有一段時間,吃完晚飯后休息,或著寫作業(yè)的空隙中,林克突然湊到我旁邊說:Mom, let’s have a tickle war.(媽媽,我們來個“撓癢癢”大戰(zhàn)吧)??矗莻€不愛學英語的林克,現(xiàn)在在游戲的激勵下,已經(jīng)開始主動地想用英語來表達自己了。
我知道,我的探索走上了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從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堅持以興趣為導向,讓孩子成為教學中的主角。
(有關撓癢癢游戲中要用到的英語句子,請參見附錄二MP3錄音部分Part One)
林克媽媽特別提示:
1. 當“教”與“學”成為勢不兩立的一對時,家長們不妨試一試打破所有的常規(guī),相信每一個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能做到;
2. 通過“撓癢癢”游戲,不但可以練習開口說英語,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認識魔法大師
就這樣,在我的精心“包裝”下,英語從字母,到單詞,再到句子,都是神奇的魔法大師,都具有不可抵擋的魔力。在魔法大師的誘惑下,初學英語的林克對英語開始建立了好感。
林克從幼兒園開始,就喜歡變些小魔術。記得在她三歲的時候,我曾經(jīng)教她變過一個我小時候玩過的小把戲。我用紙疊成一個小小的三角包,戴在大拇指上,在她面前豎起大拇指,一邊表演,一邊說:
老頭子,戴帽子,帽子不見了,帽子出來了。
當說到“帽子不見了”的時候,我迅速將三角包握在手心里;當說到“帽子出來了”時,又迅速將“帽子”戴回到拇指上。
這么一個簡簡單單、漏洞明顯的小魔術,竟然讓林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jīng)常纏著阿姨、爸爸看她表演,還去樓上的小朋友家里表演??吹接^眾驚訝的表情,林克過足了表演癮。
等林克大些了,我的那點“雕蟲小技”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她的需求了。于是,我買來了一本魔術書,打算在家里好好鉆研,然后再教林克。沒有想到,還沒等我來得及研究,林克倒是先我一步,自己鉆研起來,竟然還真的學會了兩手!
林克拿出兩根皮筋,把一根皮筋穿到另一根皮筋上,故弄玄虛地說:“媽媽,這樣是出不來的,對吧?”我當然非常配合,故意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說:“要是能出來,明天的太陽就打西邊出來!”然后,林克對著皮筋神秘地吹了一口氣,皮筋奇跡般地從另一根皮筋里出來了!
當林克對英語百般抵觸時,我在心里暗暗地思量著:如果林克能夠像學魔術那樣地主動學英語,如果英語也是個神奇的魔法大師,如果……。而一次偶然的單詞聽寫,幫我突然獲得了靈感。
林克三年級時,有一次課外班的老師布置了10個單詞的聽寫作業(yè),其中有一個單詞是pink(粉色的),林克總是寫成pinck。我對林克說:“孩子,pink就是ink(墨水)前加個p?!碑斘艺f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猛然醒悟到了:英文字母原來真的是神奇的魔法大師!
于是,我連忙同林克說:“孩子,咱們不聽單詞了,先變個魔術吧?!绷挚艘宦犚兡g,一把推開令她厭煩的聽寫本,高喊道:“耶!媽媽萬歲!”然后,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我。魔術講解開始了:
魔法大師拿出一瓶黑色的墨水,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對著墨水瓶使勁一吹,奇跡發(fā)生了:墨水突然變色,變成了一種你怎么也想像不出來的顏色。
魔法大師到底往墨水瓶里吹進了什么神奇的東西?墨水又變成了什么奇怪的顏色?
——本文中的魔術選自林克媽媽英語教材之《英文三字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