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親子溝通的四步驟
新西蘭人的親子關(guān)系
一個就讀研究所的學(xué)生,讓我看了一卷他在新西蘭寄宿家庭中所拍攝的錄像帶,內(nèi)容記錄了新西蘭的父母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
片中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他帶著一臉不悅的神情從幼兒園回家。
“你怎么啦?”
“××沒有經(jīng)過我同意,就擅自拿我的蠟筆去用?!?/p>
“是嗎?然后呢?”
一旁的媽媽非常冷靜地聽著孩子說,等孩子講完后,她這樣回答孩子:
“這樣真的會讓人覺得很生氣喔!你一定覺得很不高興吧?”
但接著,這位媽媽這么詢問孩子:
“你覺得××為什么要拿你的蠟筆去用呢?你想不想把蠟筆要回來?那你覺得要怎么樣,才能把蠟筆要回來呢?”
這個媽媽一直設(shè)法讓孩子自行思考這件事情的起因,甚至為了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而非常有耐心地在一旁等候著孩子思考。這位孩子想了想后說:
“大概是因為我沒把蠟筆借給他,所以他才擅自拿去用吧?下次我會跟他說,我會借他用,所以請他把蠟筆還給我。”
接著媽媽說:
“你好棒喔!我想這樣××就會把蠟筆還給你的!你一定要加油喔!媽媽會一直幫你加油的?!眿寢屩挥昧诉@幾句話,就大大地鼓勵了孩子。
在這個例子里,媽媽最主要的做法是引導(dǎo)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若是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亞洲,或許場景就不是這樣了。我想許多人大概會說:
“媽媽去跟老師說,叫他把蠟筆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