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便遭受欺騙,也不要用欺騙的方式補償自己(1)

摩根給孩子的一生忠告 作者:雷靜


誠實為人,總會有誠實的回報,也許你現(xiàn)在或短時間看不到,但最終因自己的品質(zhì)建立起來的價值卻是無法估量的。一個誠實的人,必定具有高度道德的生活態(tài)度,也就是說,這種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認真、正直和坦率。對企業(yè)家而言,這種品質(zhì)就是促使永久性成功的生命力。

如果我們愿意去了解那些品性不良的人是如何沾染上壞習氣的,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并非生而邪惡,事實上,他們首先是生活的受害者,然后才變成生活中的害人者。品性不良的人,與其說他們是邪惡的人,不如說他們是軟弱的人。

邪惡這種毒素既然是由邪惡傳播,當白紙般純潔的孩子第一次遭遇邪惡的時候,成人就有必要及時為他注射一針免疫針,斷然切斷惡之鏈在孩子身上的延續(xù),摩根就是這么做的。

有一次,杰克為了達成一樁生意上的合作,做了許多努力,沒料到由于客戶單方面的失信,合作無法繼續(xù)。杰克為此感到非常沮喪和憤恨,摩根了解到情況后,連忙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勸解兒子。

在信中,摩根對兒子說,我理解你對這份契約的期待和努力,現(xiàn)在契約失敗,你也許會為了這個原因而記恨對方。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不但挽回不了形式,反而會使自己蒙受更大的損失,你萬萬不可因此而消沉,甚至喪失平時的樂觀和熱忱。

首先,摩根希望兒子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一個賢明的人,從失敗中所得的知識,一定會多于從勝利中所得的。

然后,信的內(nèi)容進入重點,摩根希望兒子能夠正確認識這次挫折。摩根認為,只有具備誠實的人格,才能在企業(yè)界長期生存。在這件事中,杰克表現(xiàn)出了誠實,對方卻與此相反。企業(yè)界是一個相當狹窄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可能長期靠欺騙生存,可想而知,對方的企業(yè)生命力不會長久,所以杰克不必在意對方,只需要注意自己的人格。

誠實的人,總會得到誠實的回報,這種回報也許在短期內(nèi)無法表現(xiàn)出來,然而在長長的一生中,以這種品質(zhì)建立起來的價值卻是無法估量的。一個誠實的人,必然會擁有認真、正直、坦率等品質(zhì),而這種品質(zhì)就是推動永久性成功的力量。另一方面,不誠實的人,也許短期內(nèi)能夠牟取利益,從長遠來看,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摩根接著問兒子,這次受騙之后,是否很想發(fā)泄胸中的怨氣,甚至想以欺騙他人的方式尋求平衡?受到傷害之后,就傷害他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內(nèi)心也許能夠得到補償,但如果你真要這樣做的話,你才會遭遇真正的損失。

在這里,摩根向兒子澄明“失敗”和“暫時挫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很多人看來是失敗的事情,其實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暫時性的挫折會使我們重新振作起來,轉(zhuǎn)向正確的方向。

從摩根的話中,不難看出,“失敗”和“暫時性挫折”的區(qū)別在于它們將導(dǎo)向何處。如果一個人能夠從暫時的挫折中吸取教訓(xùn),那么挫折反而會夯實我們的經(jīng)驗,是包裝難看的禮物。但如果一個人遭受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或者采取錯誤的方式以毒攻毒,進入惡之鏈條,那么這次挫折于他來說,就是永難翻身的失敗。

摩根認為,兒子這次受騙經(jīng)歷只是暫時的挫折,只要吸取教訓(xùn),就不會帶來真正的損失,倒是如果憤恨欺騙自己的人,并在其他人身上實施欺騙以求得平衡,才會蒙受真正的損失,招致徹底的失敗。

憤恨和欺騙為何會讓自己蒙受真正的損失,我們可以從心理學領(lǐng)域?qū)で笤颉?/p>

心理學家認為,憤恨是一種方法或企圖,用以消弭已經(jīng)發(fā)生的、真正的或假想的錯誤或不公,憤恨的人想在人生的法庭上打贏自己的官司,憤恨其實是對既成事實的抗拒和排斥。

一個人即使真正地遭受過不公和錯誤,也要想辦法擺脫憤恨的情緒,因為這種情緒很快會成為一種感情習慣,會讓人習慣性地感覺到,自己是非正義的犧牲品。一個人一旦懷有這種內(nèi)在的感情,就會向外在尋找合適的借口,而他果真會找到諸多蒙受不公的“證據(jù)”,比如幻想自己被虧待了,把別人完全沒有惡意的話和中性的話理解為惡意傷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