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行合一

當(dāng)下的幸福:我們并非不快樂 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當(dāng)情況要求一個人運用相關(guān)技巧來應(yīng)付挑戰(zhàn)時,這個人的注意力就會完全投入,不剩一絲精神能量處理任何與挑戰(zhàn)無關(guān)的資訊,而完全集中于相關(guān)的刺激上。

最優(yōu)體驗最普遍、最清晰的特質(zhì)就會在此時顯現(xiàn):當(dāng)事人全神貫注,一切動作都不假思索,幾乎完全自動自發(fā);他們的知覺甚至泯滅,人與行動完全合一。

一位舞者在描述自己精彩的演出時表示:“當(dāng)時注意力完全集中,心中沒有任何雜念,什么也不想;只是專心做一件事,全部活力暢流無阻,你會覺得輕松、自在而精力旺盛。”

一位攀巖者敘述他登山途中的感覺:“你正專注在目前的活動上,自我跟眼前的事完全密合……你覺得自己跟所做的事仿佛是一體的?!?/p>

一位樂于陪小女兒玩的母親說:“她很喜歡讀書,所以我們經(jīng)常一塊兒閱讀,她讀給我聽,我念給她聽。在這期間,我覺得脫離了世界,完全沉浸在彼此緊密的互動中。”

一位棋手談到?jīng)Q賽情形時說:“集中注意力就像呼吸—你連想都不想。即使屋頂塌下來,只要沒被擊中,你也不會察覺?!?/p>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把“最優(yōu)體驗”命名為“心流”。這個簡單的字眼充分描述了那種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下面這段攀巖專家兼詩人說的話,對于我們多年來收集的每一篇訪談記錄都適用:

攀巖的神秘就在于攀登本身;你爬到巖頂時,雖然很高興已大功告成,而實際上卻盼望能繼續(xù)往上攀登,永不停歇。攀巖的最終目的就是攀登,正如同寫詩的目的就是為寫作一樣;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寫作就是詩存在的理由。攀登也一樣,只為了確認(rèn)自己是一股心流。心流的目的就是持續(xù)不斷地流動,不是為了到達山頂或烏托邦。它不是向上的動作,而是奔流不已;向上爬只是為了讓流動繼續(xù)。爬山除了爬山之外,沒有別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種自我的溝通。

心流體驗雖然表面上看來不費吹灰之力,實際上卻遠(yuǎn)非如此。它往往需要消耗大量體能,或經(jīng)過嚴(yán)格的心靈訓(xùn)練;需要高超的技巧,而且只要注意力一放松,就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心流之中,意識運作順暢,每個動作都銜接得天衣無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被懷疑或疑問打斷:“我為什么這么做?我是否該做這件事?”我們一再追問行動的必要性,并批判它們背后的理由。然而在心流中沒有反省的空間,所有行動宛如一股魔力,帶著我們勇往直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