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指揮,老板管事的基本功之三(1)

三天讓你掌握當老板的奧秘:我要當老板 作者:余曉雷


——指揮力是從書齋到實戰(zhàn)的第一道門檻

指揮,就是看哪兒不對勁,要去更正一下。

我們決策了,拍板了,又分工了,把事情分派下去了,接下來要跟蹤、協(xié)調。

指揮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從分工角度看,哪些人的完成進度不能按計劃進行;

二是從決策角度看,哪些紙上計劃的內容與實際不太相符。

指揮力,是書呆子與老板的分水嶺。

指揮力,是學者與實踐家的第一區(qū)別。實踐家,都是行動力特別強的人,他們與坐而論道的學者有本質的區(qū)別。但是,他們的行動,并不是自己去瞄準、去射擊、去談判、去簽合同,而是指揮、驅動一個組織去行動。我們在下篇中,有專門的訓練課程提要,這里,我們僅從閱歷積累的角度,作些知識或原理的提示。

我們介紹兩個重要原理,這兩個原理,讓我們一下子進入高級指揮家的行列。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用于指揮總體執(zhí)行進度的均衡性調節(jié),讓大家齊頭并進。

我們知道十個手指頭有長短,即使是雙胞胎,性格和能力也是有差別的。

所以,一項任務分工下去后,大家的完成進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跑了一段時間,就稀稀拉拉地拉開了距離,分成幾個梯隊,這時候就需要你來協(xié)調。

同時,我們分派工作時,有時并不十分清楚每項工作的實際工作量,加上客觀環(huán)境的不同,各人面臨的困難不一樣,相對的難度就不一樣,工作進行到一定的時候,也要你來協(xié)調。

參加過幾次培訓的人都知道,老師們會反復講一個原理,就是木桶原理,這個原理的大意是: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那塊木板決定的。

很多人就像聽故事一樣,好像是聽明白了:哦,是這么回事,有道理!但是,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卻不求甚解。

木桶原理,對管事的人來說是最管用的。

因為現(xiàn)在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團隊協(xié)作完成的,一個人或者一個環(huán)節(jié)拉后腿,就會對總體進度影響很大,這時你就要進行“指揮”活動了!

做法是:要爭取及時把最短的木板補齊,把進度最慢的部分加力推進。

一是根據(jù)實際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調整工作分配;二是根據(jù)每個人的實際能力和工作狀態(tài),調兵遣將,調換人員;三是親自出馬;四是爭取外援。

這時候,你要十分注意的是一只“猴子”,這只“猴子”的名字叫做“麻煩”。這也是管理上十分有趣的一種現(xiàn)象。

在工作中,下屬會碰到很多的麻煩,我們生動地把這些麻煩比作“猴子”。

下屬碰到麻煩了,通常會來找你解決,你如果幫他仔細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心滿意足地回去了,這時候“猴子”還在他的肩上,他自己搞定。

如果你說:“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你不用管了,我來做!”

這時候,這只“猴子”就跳到你的肩膀上來了。

如果你不懂得指揮之道,一天到晚到處逞能干,不知道你寶貴的一天能搞定幾只“猴子”。

二八原則

用于指揮決策的調整,讓優(yōu)勢資源得到集中使用。

二八原則,就是通過指揮,把優(yōu)勢資源集中在高產出的20%的事情上。

同樣,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二八原則了,但是,對于如何運用,往往是模棱兩可。

比如說,木桶原理叫我們補足缺點,二八原則又叫我們放棄80%的弱點,抓住20%的優(yōu)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木桶原理是講“進度控制”的問題,與調整“分工”有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