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斯德是否騙人?(2)

愛因斯坦信上帝嗎? 作者:方舟子


另一個受指責的巴斯德實驗是其更為著名的狂犬病疫苗接種實驗。1885年10月26日,巴斯德向法蘭西科學院報告說,在7月份他成功地用減毒疫苗治療了被狂犬嚴重咬傷的9歲男孩梅斯特(Joseph Meister)。巴斯德并報告說,在治療梅斯特之前,他已做過了動物實驗,對50頭狗注射了減毒疫苗,它們都很健康。這一免疫方法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國。在一年內,僅巴黎地區(qū)就有兩千多名被狗咬傷的人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蓋森認為這個實驗很成問題。他的一個理由是,梅斯特在接受治療前并沒有出現(xiàn)狂犬病癥狀,因此他可能本來就沒有感染狂犬病毒,不能用他證明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有效,畢竟,大多數(shù)被狂犬咬過的人即使不注射疫苗也不得狂犬病。

蓋森的這個質疑毫無道理。即使在現(xiàn)在,狂犬病疫苗也都是在患者出現(xiàn)癥狀之前注射才有效的,一旦患者出現(xiàn)癥狀,說明狂犬病毒已侵入大腦,疫苗就不會有效了,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因此要求巴斯德對出現(xiàn)狂犬病癥狀的患者做實驗才能證明療效,實在是有些無理取鬧。雖然大多數(shù)被狂犬咬過的人不會發(fā)病,但這是由于這些人被咬得不是很嚴重,比如只有傷口很小的淺表傷,病毒沒有進入體內或進入體內的量很少。而梅斯特是被狂犬嚴重咬傷的,手、腳共被咬了14次,渾身是血、沾滿狂犬唾液,在這種情況下,他無疑已被狂犬病毒嚴重感染,不注射疫苗的話必死無疑。

蓋森對巴斯德的另一指責是,巴斯德在論文中夸大了實驗動物的數(shù)量,而且在治療梅斯特之前,他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動物實驗,就對患者進行治療是不符合巴斯德本人提倡的醫(yī)學倫理的。根據(jù)實驗記錄本,巴斯德對40頭狗分批注射了疫苗,分別在5月28日、6月3日、6月25日和6月27日各對10頭狗開始疫苗注射。在7月6日開始治療梅斯特時,所有的實驗狗都很健康,但是距離第一批狗的注射還不到6周。而狂犬病的潛伏期有時能達幾個月。巴斯德又如何能確保其減毒疫苗是安全的,本來沒有感染狂犬病毒的患者不會因為注射了該疫苗反而染上狂犬???

我不知道巴斯德為何在論文中把40頭狗說成了50頭,也許是筆誤或記錯,但是不太可能是有意夸大,因為40頭和50頭并無實質性區(qū)別。雖然狗得狂犬病的潛伏期有時能達幾個月,但是潛伏期平均是3~6周,因此根據(jù)最早兩批注射疫苗的狗無一發(fā)病這一事實,是可以初步判定其減毒疫苗是安全的。巴斯德咨詢了一位神經(jīng)科教授,后者在察看了梅斯特的傷勢后,建議巴斯德對其注射疫苗。梅斯特的母親也央求巴斯德拯救其兒子。巴斯德在猶豫了一段時間后決定加以治療。他顯然不是像蓋森所說的為了名利而草率試驗,而是在一位母親的哀求下救人一命。巴斯德的醫(yī)生助手一開始反對治療梅斯特,事后根據(jù)治療效果承認巴斯德的選擇是對的。

巴斯德當然不是什么圣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很多缺點:傲慢、好斗、頑固、獨斷、愛炫耀、愛夸大其詞等等。這也不是蓋森的發(fā)現(xiàn)。保羅?德克魯夫(Paul de Kruif)在1926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微生物獵手》(Microbe Hunters)一書中對巴斯德的偉大和弱點已有生動的描述。然而,也正如德克魯夫所言,雖然巴斯德愛出風頭,也愛玩點故弄玄虛的小把戲,但是并不是有預謀的騙子。而既然巴斯德的這些發(fā)明都能成立并且造福人類,其發(fā)明過程中的某些細節(jié)似乎不值得挑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