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jù)表明,人類模仿鶴的舞蹈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古代中國和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西伯利亞薩滿教的道士,此外還有中部非洲的俾格米人,跳鶴舞是他們的一種主要的宗教儀式。希臘的歷史學家普盧塔克甚至記載過雅典國王提修斯打敗米諾陶后曾用跳鶴舞來慶祝勝利。
·在人類語言里也有鶴的蹤跡。蔓越橘就是根據(jù)鶴命名的,因為這種植物的雄蕊和鶴的喙很相像。英語中的天竺葵也是由希臘語中的"鶴"一詞演化而來的,因為這種植物花的心皮像鶴高貴的頭部。英語單詞"家譜"則來源于法語詞組"鶴的腳",因為家庭的族譜看起來有點像鳥類的腳。
·在鶴15個種中,有8個種屬于瀕危物種,其中有2個種瀕臨滅絕。1941年,美洲鶴(Grus americana)的數(shù)量曾減少到20只,經(jīng)過拯救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了450只。繁殖措施包括"隔離飼養(yǎng)",即使用套在手上表演的布袋木偶來幫助進行鶴卵的孵化和幼鳥的飼養(yǎng),由人裝扮成鶴的模樣,并用磁帶播放鶴的叫聲。
·鶴曾經(jīng)遍布英國各地,幾乎每個郡都有一個鶴井、鶴溪、鶴草地或鶴淺灘。但是它們現(xiàn)在是英國最稀有的繁殖鳥類。20世紀80年代,在諾福克地區(qū)繁殖成功了一個很小的種群,這是在350年里,首次取得這樣的成功。鶴群的準確位置是個嚴格保守的秘密。
狗
·--有天賦的狼
狗的祖先是已知最早的食肉動物。狗是由狼演化而來的,大約在12 000年前到14 000年前之間被人類馴化,在現(xiàn)生動物中灰狼與狗的親緣關(guān)系最近。沒有人知道當時狼是在哪個地方被首先馴化,然后傳播到其他地方,還是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獨立被馴化的。有些人認為狗是在人類垃圾堆中搜尋食物的過程中,逐漸變得對人類不再恐懼;還有些人認為人類當初馴養(yǎng)的是狼的幼仔,再通過自然選擇使它們的性情變得溫順。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科學家德米特里·貝爾耶夫曾經(jīng)做了一個著名的人工馴化試驗,在試驗中他把野生銀狐馴化成狗僅僅用了20年時間(參見《狐貍》一文)。
·現(xiàn)在,狗(Canis familiaris)的品種大約有400個,但都屬于同一物種。理論上,一只0.9千克重、身高只有十幾厘米的奇娃娃狗可以與一只1米高的大丹犬或者一只68千克重的圣伯納犬交配。狗的這種豐富的多樣性可以使人類精心選育出那些有價值的遺傳特性,但是有時候也會產(chǎn)生出一些不尋常的特征,例如矮化狗和無尾狗,在野外,這些缺點可能會使它壽命縮短而不能得到繁衍。專門的捕獵技巧是人們在育種的過程中特別尋找的特征。激飛獵犬在狩獵時具有驚人的彈跳能力。臘腸犬像臘腸一樣的身體使得它們能夠鉆到獾的洞穴中去追捕。拉布拉多拾獵犬被培育出能收回漁網(wǎng)的特性。此外還有獵兔犬、獵鹿犬、獵浣熊犬、豹犬、袋鼠犬、熊犬,甚至還有一種綿羊蒲多犬(即貴賓犬)。蒲多犬最初用于捕獵野鴨,其名字來源于德語中的"濺起水花"一詞。狗因為不同的用途而被馴養(yǎng)成不同的類型。一位名叫路易斯·杜伯曼的德國守夜人在19世紀末葉培育出了一種專門用于守夜并與他自己同名的狗。各種玩賞狗,例如北京犬就是在古代中國培育出的"袖筒狗",可以揣在貴婦人的長袍里面用來取暖。
·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與貓不同,狗是有用的。一只狗的鼻子里有2.2億個嗅覺細胞,而人類僅有500萬個。一只狗的嗅覺不僅比人類靈敏數(shù)百倍,而且比最好的人造氣味探測器還要靈敏四倍。通過訓練,狗通過氣味幾乎可以發(fā)現(xiàn)任何東西:炸藥、毒品、走私動植物和食物、埋在地下的地雷、湖面下溺死的尸體,它們甚至還能嗅出癌癥。加利福尼亞的醫(yī)生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拉布拉多拾獵犬和葡萄牙水犬能夠探測出肺癌和乳腺癌,而且準確程度比諸如乳房X線照相、CT掃描等最新技術(shù)的先進儀器還要高得多。狗僅僅通過聞病人呼出的氣味,就能夠正確檢測出99%的肺癌患者和88%的乳腺癌患者。狗在悲傷和高興的時候都會搖尾巴。高興的狗更多時候把尾巴搖向臀部的右側(cè),而悲傷的狗更多時候搖向左側(cè)。我們應該讓它們搖向右側(cè),這是它們應該得到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