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 Richfield,來自南非Somerset West。
延年益壽的病毒
大量的病毒將會縮短人的壽命或者結束人的生命。有沒有什么病毒能夠延長人的壽命呢?畢竟,讓自己的宿主保持生命也在病毒的意志范圍之內(nèi),這樣才能保證其最大程度地傳播到其他宿主。如果沒有這樣的病毒,那這個觀點本身的毛病在哪里?--Graham Lundegaard,來自英國Gloucester。
不論宿主的長期生存對病毒的好處是什么,宿主身上有沒有既可供病毒利用,同時又能增加壽命的機制是沒有任何保證的。宿主的長壽也沒有必要成為屬于病毒的一種優(yōu)勢。病毒的興趣是由其生命周期的樣式?jīng)Q定的,有些病毒僅僅在宿主死亡之后才得以釋放。事實上,許多寄生者會迫使宿主去攻擊其他潛在的宿主,致宿主于死地或被吃掉,這樣寄生者(不論是否病毒)才得以傳播。
另一方面,許多病毒生物在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所有動物身上或身體里生活,形成了正常的微生物群落,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寄生關系,而可能起著重要的保護、刺激或營養(yǎng)作用。從某種角度講,可以這些作用視為是生命形式的延長,因為除掉這些微生物將造成悲慘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結果。極端的例子有,蘭花的共生根真菌,或者細胞中的線粒體,沒有該真菌蘭花會死掉,沒有線粒體人將沒有生命。
--Peter Christin,來自新西蘭Amsterdam。
有一種思想學派,認為所有的寄生者正在向著使自己變成其宿主身上無害居民的方向進化,某個寄生物種的年齡可以由其毒性(對宿主造成傷害程度量度)推演出來。如果毒性或傷害可以忽略不計,則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認為該物種是一種古老的病毒。但是逐漸有更多的人認為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
如果病毒所采取的策略是危及宿主的生命以便提高傳播概率,那么正如前面回答中所提出的,這種策略對病毒來說并沒有起負面作用。某種病毒可以被宿主接受的毒性程度取決于病毒和其傳播過程的關系。例如,腹瀉可以致命,但腹瀉是很好的保證病毒傳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