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家里三件寶,湯瓶蓋碗白帽帽。”這是寧夏廣為流傳的回族諺語。湯瓶原是用來熬茶、熬湯的,后來作為回族沐浴凈身的專門用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楊家祖?zhèn)鞯倪@套保健醫(yī)學為什么會叫做“湯瓶八診”呢?這就要從湯瓶壺說起了。
湯瓶的命名源于唐朝。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金鑾殿里的一根大梁即將倒下,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之際,說時遲那時快,趕來了一位頭纏白巾、身穿綠袍、手持湯瓶、高鼻深目的大漢,大漢過來之后奮力將大梁擎了起來。唐太宗醒后不知其意,便召集文武百官解夢。
徐茂公說:“陛下夢中所見之人,乃西方阿拉伯的圣賢。身穿綠袍,頭纏白巾,是他們做禮拜的衣裳,湯瓶是他們凈身的用具。如能將其請進中原,定保唐室江山無慮?!庇谑翘铺趥飨率ブ迹x了幾名精干使臣帶足金銀財寶,去西方聘請夢中賢士。唐朝使臣,沿著絲綢之路歷盡千難萬險來到了阿拉伯的麥加,謁見了穆罕默德。穆圣聽明唐朝使者的來意,即派出三名弟子蓋思、吳外思、宛葛思出使唐朝,但蓋思、吳外思因不服水土而中途病逝,只有宛葛思及其屬下二十余人進入長安朝見唐太宗。唐太宗依照大食國凈儀的習俗,賞賜每人一把精美無比的純金洗壺。當時人們把這種洗壺叫做“唐瓶”。洗壺是穆斯林用于洗大凈和小凈的水壺,為使之清潔肌膚,凈化心靈,壺內(nèi)裝有熱水,古時熱水稱為“湯”,所以就慢慢演變成了“湯瓶”。
湯瓶形狀如茶壺,身長腹大,頸長如瓶,一側有柄供手提用,一側有壺嘴供倒水用,瓶口有蓋供存水用。湯瓶的材質(zhì)、造型多種多樣,有銅湯瓶、瓷湯瓶、塑料湯瓶,還有砂泥湯瓶、鋁湯瓶、錫鐵湯瓶、輕鐵湯瓶等。不少湯瓶上都飾有花紋或阿拉伯文字,制作十分精美。
湯瓶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作大小凈,因為無論大凈或小凈,其洗滌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要用活水,這是因為我們回族穆斯林非常重視水的清潔,自古便有不用“回頭水”的規(guī)矩。所以洗浴時絕不許用盆和桶,更不能在浴池內(nèi)洗滌,因為手和肢體一進入盆或桶內(nèi),其水便被認為是污水,就不能再洗滌其他部位。用湯瓶進行沖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這種大肚小嘴的水瓶使用起來既衛(wèi)生又方便。湯瓶壺身高頸窄,頸長彎曲,腰部鼓肚,瓶口有蓋子,灰塵和不潔之物無法污染水質(zhì)。另外,由于湯瓶的容量有限,使用湯瓶以節(jié)約用水為原則,每次小凈用水應在3斤以內(nèi),大凈應在7斤以內(nèi),這也符合回族勤儉節(jié)約、反對奢侈浪費的道德規(guī)范。
湯瓶外可清潔身體,內(nèi)可凈化心靈。身體的清潔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清潔。我這個養(yǎng)生療法叫做湯瓶八診,就是要告訴大家時時刻刻都要保持心靈的清潔。心靈得到凈化了,我們自然就會形成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我們的氣血、陰陽就會得到調(diào)整和平衡,這是健康最重要的保證。
比如洗小凈,洗臉,就是以嶄新的面貌面對人;洗耳朵,就是不聽壞話;洗嘴巴,就是不說臟話;洗腳,就是走正路……這個儀式包含著凈化心靈的意義。湯瓶八診的文化底蘊也體現(xiàn)于此。我們穆斯林每天都要做五次禮拜,每做一次就是用湯瓶給心靈洗個澡,每天要做五次,就意味著每天心靈都要洗五次澡,這樣一來,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痛苦,我們的憂愁,就統(tǒng)統(tǒng)釋放掉了,我們的心靈就得到了寧靜和平和。
心情跟疾病又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人在茫茫宇宙當中,聽、視、感、覺、觸,都會給你帶來反應。你看到一朵玫瑰花,心里就油然生出一種喜悅;聽到一首悲傷的歌,會心生憂郁;看到父母身體很健康,你就心情舒暢;身邊發(fā)生了不好的事,你心里一受刺激,身體就有反應,可能會胸悶氣短。所以我一直都強調(diào),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兼顧心靈的療愈,要想根除疾病,也必然要保持積極的心理情感。
湯瓶,洗滌的是身體,也是心靈。湯瓶八診,不光能解決氣血的問題,治療肉體的疾病,更能凈化心靈,讓我們從煩惱、痛苦的情緒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