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狀態(tài),
稱為“二度單身”。
無論資深單身或二度單身,
最后終究還是要一個人生活。
與其勉強自己與子女同住,
不如放心一個人好好過,
保持距離的美感,
才是自在的暮年人生。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后都是一個人。
事實上,在日本,年過65歲的女性銀發(fā)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55%,其中喪偶者占46。1%,離婚者占3。5%,未婚者則占3。3%。反觀男性,則維持17%的極低比例。
女性年過80,有83%處于單身狀態(tài)。若照酒井順子在其暢銷著作《敗犬的遠吠》①中的說法,我就是所謂“敗犬”一族的前輩。只是,比起已過世的日本女性政治家市川房枝女士和年過80的土井貴子女士,我可就差得遠了。她們那個時代的未婚比例不到2%,是個連阿貓阿狗都能結婚的時代,所以當時的“敗犬”算是“稀有動物”。
日后未婚女性仍然持續(xù)增加,雖然在我這一代仍屬少數(shù),但到了剛步入四十大關的酒井小姐那一代,“未婚女性”可就不算少了。只是,無論結婚與否,都只是女人人生中的一種選擇。在現(xiàn)今晚婚化的時代,雖然常有人開玩笑地表示:“就算過了適婚年齡再結婚也無所謂?!比欢?,始終結不了婚的“敗犬”一族與日俱增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21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2005年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日本,女性平均壽命為85。5歲,男性為78。5歲。所謂“平均壽命”,是指該年度初生0歲嬰兒到死亡年齡的平均余命②。因為很多人都過不了50歲大關,所以只要活過50歲,通常還可以再活更長一段時間。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活到55歲,未來應該還有30年可活”的機會,但這就是所謂平均壽命的涵義。
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增高。先進國家的0歲人口出生性別比,男女比例約為105:100。而2005年日本65~69歲年齡的男女人口比為48:52;75~79歲為43:57,女性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趨勢。85歲以上則為28:72,也就是此年齡層的女性人口約為男性的2。5倍。
而絕大部分的老年設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壓倒性多數(shù),甚至可以說“21世紀是歐巴桑③世紀”。
歡迎恢復單身生活
一般來說,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稱為“二度單身”,但這個結果和“始終單身”的人其實沒什么不同。
越來越多年過四十五歲的人,因離婚或喪偶,而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由于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所以對始終保持單身的人來說,面對已婚者,總有種“完全不知道和滿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么”的感覺,也因此對于“二度單身”者,才會有歡迎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