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不明白“狗狗為什么不能說話?”“我是從哪兒來的?”“花兒為什么那樣紅?”“為什么睡覺時,人要閉著眼睛?”大人認為這些都是自然現(xiàn)象,根本沒有“為什么”,這些看似簡單的常識問題,在孩子的小腦袋瓜里卻充滿著兒童獨有的童趣。
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是無限神秘而未知的。只有具備了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于充當探索者的人,才能夠探索到現(xiàn)在人類所生活的這個星球的秘密。探索精神是孩子學習各方面知識、發(fā)展各項能力的必經(jīng)途徑,它會豐富孩子精神生活、鍛煉孩子的意志力、發(fā)展孩子的潛力和對孩子進行素質(zhì)教育打下基礎(chǔ)。
這些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會讓家長也感到焦頭爛額,手足無措;由于在大人那里得不到他們滿意的答案,孩子們就有可能自己去嘗試,當孩子具備了問“為什么”,有能力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總想弄個明白,他們思考的問題都是稀奇古怪的,這正是因為孩子用單純的目光去看這個世界,他們想弄懂的事情正是看似簡單的問題。當孩子們決定自己去弄懂一切疑問,他們將會努力去尋找答案,正是因為這些行為更讓家長提心吊膽,因為孩子們總是盲目行動,不是摔傷自己就是破壞物品。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不喜歡孩子太好奇的原因,因為他們回答不清楚孩子的問題,他們也害怕孩子發(fā)生意外,害怕孩子調(diào)皮搗蛋,他們不想繼續(xù)處理這樣永無止境的奇怪問題。
孩子的求知欲望是與生俱來的,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以旺盛的精力去了解陌生的世界,對一切問題追根尋究底是他們本性。有位名人說過,探索真相和真理,是人一生最大的使命。
孩子沒完沒了地問問題,家長就容易心煩意亂,有的甚至大聲地呵斥孩子,阻止了孩子的提問,暫時換得一刻的安寧,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這樣做的反面效果。家長的不耐煩嚴重打擊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一旦探索精神受到了損傷,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怕事,失去學習的興趣,不積極不上進,形成悲觀懦弱的性格。多次這樣訓斥孩子,打斷孩子的發(fā)問,就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寶貴的探索精神。
當然,全天下所有的家長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所以不僅要在孩子小時候用心去保護孩子的這種探索精神,還應該在以后的教育中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家長要相信,孩子所有需要的能力都是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
羅斯福的兒子已經(jīng)5歲了,非常調(diào)皮,一點也不聽話,時常搞破壞,電話、鬧鐘甚至家里的盆栽都被他弄壞過,家里每次都是一片狼藉,這讓家長十分頭痛。這個孩子精力旺盛,除了睡覺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刻是安寧的,對什么都很好奇,總喜歡追著父母刨根問底。如果羅斯福對他的回答不滿意,還要重新詢問一次,不停地勸說也不起作用。
一次,兒子拿著一本《神奇的動物界》,見到羅斯福就問:“爸爸,這書上說老虎是貓演變而成的,這是真的嗎?我之前從未聽說過?!?/p>
羅斯福知道那本書,偶爾會發(fā)表一些愛好者的文章,是關(guān)于對動物界的一些猜測或者假象的文章。于是他說:“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被科學家證實,但是我們都認為它說的有一定道理。”
“既然貓都可以變成老虎,為什么現(xiàn)在世界上還有貓呢?為什么會剩下這些貓?難道它們不愿意當老虎嗎?老虎多么厲害啊!”
“你認為呢?”羅斯福知道孩子既然這樣問,就說明在此之前孩子已經(jīng)思考過這個問題了。
“我想,是由于剩下的這些貓?zhí)珣卸璋?!它們太貪玩,沒有及時變成老虎。貪玩可真是誤事,不只一個好習慣,爸爸你說是吧?”
羅斯福很驚喜,說道:“很好,孩子,你的回答應該很接近真正原因,懶惰的確不是個好習慣,懶惰的貓現(xiàn)在都還只是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