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節(jié):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作者:張其成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語譯】

踮起腳后跟站立的人反而站不穩(wěn),大跨步前進(jìn)的人反而走不遠(yuǎn),自我表現(xiàn)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反而不彰顯,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沒有功勞,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長久。

從"道"的方面說,這種人叫剩飯贅瘤,人們都討厭這種人,所以有道的人不是這樣做的。

【感悟】

有一個成語叫"欲速則不達(dá)",這個意思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相同的。老子反對急功近利、浮躁冒進(jìn),這是老子自然、虛靜、無為之"道"的反映,是符合人類本性的基本原理。

踮起腳后跟是想站得高,看得遠(yuǎn),結(jié)果呢?反而站不穩(wěn),甚至摔跤。大跨步前進(jìn)是想走得快,走得遠(yuǎn),結(jié)果呢?反而走不遠(yuǎn)、走不快。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超過了自己原有的能力,違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要心平氣和,穩(wěn)步前進(jìn),不要躁動冒進(jìn);對統(tǒng)治者、管理者來說,則要無為而治,不要為追求雷厲風(fēng)行而超越自我本能,給人民、給下屬帶來災(zāi)禍。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四句的含義在第二十二章中已經(jīng)闡明,不過是從相反的角度說的"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此兩處相得益彰,進(jìn)一步說明為人之道要內(nèi)斂、謙和、虛心。

曾國藩一生的特點概括地說就是"內(nèi)斂"二字。

小故事

曾國藩的內(nèi)斂人生

咸豐八年六月,曾國藩第二次出山帶兵,即運用"黃老之術(shù)",他"無人不拜,無信不回",以"柔道"而行之。曾氏與左宗棠本有"舊惡",他從家到長沙,即主動去拜訪左宗棠,并集一對聯(lián):"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囑左宗棠為其書聯(lián),于是,兩人交好如初。從此,曾國藩在政治、軍事上都極為順利。年余以后,他即署理兩江總督。日后,又成為所謂"中興第一名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