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婦女最好在停服避孕藥6個月后再懷孕。
口服避孕藥為激素類避孕藥,其作用比天然性激素強若干倍。如1號短效避孕藥含炔雌醇與炔諾酮,而炔雌醇的生理效能是人體內產生的雌激素乙烯雌酚的10~20倍。炔諾酮的生理效能是人體內產生的孕激素黃體酮的4~8倍。如果停用避孕藥后立刻懷孕,將會造成下一代的某些缺陷。
口服避孕藥經腸道進入體內,在肝臟代謝、儲存。體內殘留的避孕藥在停藥后需經6個月才能完全排出體外。停藥后的6個月內,盡管體內藥物濃度已不能產生避孕作用,但對胎兒仍有不良影響。
目前認為,在停服避孕藥后6個月內懷孕,有產生畸形兒的可能。應該在計劃懷孕以前6個月停止服用避孕藥,待體內存留的避孕藥完全排出體外后再懷孕。此間可采取男用避孕套的方法過性生活。
早產、流產應半年后再孕
婦女早產及流產后,會打破機體器官的平衡,出現功能紊亂,子宮等器官一時不能恢復正常的狀況,而人工流產的危害更甚。如果早產或流產后就懷孕,此時子宮等器官的功能尚不健全,既不便于婦女身體的恢復,特別是子宮的恢復,又對胎兒不利。
為了使子宮等各器官組織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復應有的功能,為下一次妊娠提供良好的條件,早產及流產的婦女最好過半年后再懷孕。
忌取掉宮內節(jié)育器后立即懷孕
如果取掉宮內節(jié)育器后立即受孕,則不利于優(yōu)生。
宮內節(jié)育器作為異物放在子宮內,會干擾受精卵著床,從而達到避孕的目的。但是,無論放置時間長短,作為異物的宮內節(jié)育器都會或多或少對子宮內膜等組織產生一定的損害和影響。這對于胚胎的著床及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不利,會給新生兒造成缺陷。
故曾經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的婦女,待取出后,還要經過一段時間再受孕,以便給子宮內膜有一個恢復時間。一般認為,取出宮內節(jié)育器經過2~3次正常月經后再受孕較好。
忌剖宮產后馬上再孕
有的婦女第一胎進行了剖宮產,很快又懷上了第二胎,這對孕婦身體健康和胎兒生長很不利。剖宮產按子宮口部位可以分為子宮體部剖宮產和子宮下段剖宮產。無論哪種剖宮產,再孕時均易發(fā)生破裂,造成危險。
子宮體部剖宮產由于體部肌層較厚,縫合時不易對合,產后子宮復舊時子宮體部肌肉收縮明顯,故體部切口愈合較差,再次妊娠分娩時,體部瘢痕位于主動收縮部分,故容易發(fā)生破裂。相比之下,子宮下段剖宮產由于肌層較薄,縫合時對位好,產后子宮復舊時無明顯收縮,故愈合較好,再次妊娠時子宮破裂的可能性也小。據統計資料表明,子宮體剖宮產再次妊娠后子宮破裂的發(fā)生率是子宮下段剖宮產的4倍。但子宮下段剖宮產的婦女也需要經過一段恢復期才能再懷孕。
一般接受過剖宮產手術的婦女,如欲再次生育,最好過2年之后再懷孕,給子宮一個充分的愈合時期。盡管如此,在分娩時也還會有子宮破裂現象。所以,剖宮產后的婦女忌急于再懷孕。
忌避孕中懷孕
婦女口服避孕藥避孕失敗后所生的孩子和停止服藥后短期內懷孕所生的孩子,其先天畸形發(fā)生率較一般情況高,即便不是畸形,其成熟度、體重、生長速度等各方面,都與正常情況下孕育的孩子有明顯差別。所以,如果口服避孕藥期間避孕失敗而懷孕或在停用避孕藥不足6個月時懷孕,都不要抱僥幸心理,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盡量采取相應措施。
采用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方法避孕,因宮內節(jié)育器選擇不當或放置時間選擇不當,都有可能造成宮內節(jié)育器自行脫落和在宮腔內的位置改變以致懷孕。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受孕后的自然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和胎兒發(fā)育異常的概率都比正常妊娠發(fā)生的機會大。
外用避孕藥膜是一種具有強力殺滅精子的藥物,使用其避孕方便可靠。但有時由于使用方法不當或錯誤,可能造成避孕失敗。例如藥膜未放入陰道深處以致溶解不全,或者放入藥膜后,未能等到10分鐘以上,藥膜未完全溶化即性交,可使部分精子“漏網”。
考慮到藥物對受精卵生長發(fā)育可能產生的影響,凡是使用外用避孕藥膜后懷孕的,應及早進行人工流產,不要繼續(xù)妊娠。
如何推算預產期
確定懷孕后,即可自行嘗試推算預產期作為參考的數據,以便及早做好準備措施,迎接新生兒的降臨。
根據以往的統計,預產期是由最后1次月經的第1日算起,加上280天(40周)即是。事實上,正確的算法應該是——在精子和卵子結合后開始著床算起,再加上266天。不過一般人都無法確定受精日,所以前者的計算法較為方便,但這280天還包括了尚未懷孕的日子,所以月經周期不正常的孕婦,很難通過這種方法準確地推算出預產期。
如果分娩期和預產期稍有出入,也不必擔心,因為預產期前2周或后2周內分娩,都屬于正常分娩,而懷孕未滿36周分娩才稱為早產;42周后分娩,稱為晚產或過期產。
由此可知,分娩有4周的彈性時間。不過,若記錯最后一次月經的日期或月經遲來,則預產期往往有誤,所以早產或晚產的說法并非絕對正確。
大齡女性生育的弊端
由于事業(yè)、經濟等多種原因,有些女性考慮35歲,甚至40歲以后再生育,這種選擇方法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