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總把自己奶奶說成是“你奶奶”(1)

童心解碼:0-3歲幼兒常見行為心理解讀 作者:石娟


哥哥家的女兒小葉葉今年1歲多了,她總是分不清“你”、“我”,為此鬧了不少笑話,家里人也經(jīng)常會沒事逗逗這個“小糊涂蟲”。

這天,我?guī)е鴮殞毴チ颂烁绺缂遥o小葉葉帶了不少零食,她非常開心地全部抱在懷里。她媽媽看到她那貪心的模樣,故意逗她道:“這是誰給你買的好吃的?!毙≈杜噶酥肝遥龐寢寣λf:“這是你姑姑買的。快謝謝姑姑?!?/p>

她聲奶氣地說了聲“謝謝?!?/p>

接著,她媽媽又故意逗她道:“誰的姑姑買的?”

“你姑姑買的?!毙≈杜┥┱f。

“到底是誰的姑姑?”嫂子佯裝生氣地問道。

小家伙慌忙答道:“不是媽媽姑姑,是你姑姑。”小侄女指了指自己??吹剿@副模樣,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吃過飯后,媽媽叫小侄女過去,嫂嫂就對她說:“你奶奶叫你了?!?/p>

小侄女摸著自己的頭說:“你奶奶?在哪呢?”

嫂嫂這次看來真的生氣了,跟她說:“你不要說你奶奶,要說我奶奶?!毙≈杜贫嵌刂噩F(xiàn)了早晨的一幕:“不是媽媽姑姑,是你姑姑。”嫂嫂這下徹底無語了。

其實(shí),像小侄女這樣的“糊涂蟲”寶寶不少,許多家長都為孩子的這個問題大傷腦筋。

寶貝表現(xiàn)

我家恒恒現(xiàn)22個月,能說簡單詞句,但卻分不清“你”“我”、“他”,要我抱時會跟著我說“媽媽抱你”,奶奶給他喂飯,他竟然對奶奶說:“他不吃飯,他不要吃飯!”如何才能讓他正確分清“你”“我”、“他”呢。

——恒恒媽

早晨,我和巧巧他爸爸去上班,對巧巧說:“巧巧,爸爸媽媽去上班。”巧巧就說:“你也要去上班?!比缓笏职謫査骸澳闳ド习喔墒裁囱??”巧巧說:“你上班買東西吃!”這孩子,總是分不清你我,真是愁死人了。

——巧巧媽

孩子為什么這樣?

針對孩子總是把“你”、“我”混淆不清的情況,我特意去咨詢了小區(qū)里的兒童心理專家李教授。李教授告訴我,孩子之所以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孩子弄不清楚“你”、“我”、“他”的具體含義。。孩子常常把人稱名詞當(dāng)成具體名詞來理解。大人在互相談?wù)撝校押⒆臃Q為他,孩子開始學(xué)說話時,模仿大人,把“他”用到自己身上。比如,大人說“他又淘氣了?!焙⒆佣眠@是指他自己,但是也說:“他又淘氣了。”大人對孩子說話,把孩子稱為“你”,孩子也模仿著把自己成為“你”,爸爸媽媽對孩子說“你奶奶……”,孩子就把自己的奶奶稱為”你奶奶”。這個時候,若媽媽教他:“你不要說你奶奶,要說我奶奶?!焙⒆涌赡軙f:“不是媽媽奶奶,是你奶奶?!边@是因?yàn)楹⒆訉Α澳恪?、“我”的具體含義不理解,所以才出現(xiàn)了模糊理解。

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核心是“我”,這個看來不成問題的“我”,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卻是很成問題的?!拔摇边@個概念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從無到有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年幼的孩子完全沒有“我”的意識,分不清主體和客體,剛開始時,孩子會用自己的名字來代替“我”,隨著孩子自我意識慢慢萌生,他才能區(qū)別清楚“我”就是他自己,當(dāng)別人用“你”來指孩子時,孩子也會錯誤地認(rèn)為這個“你”就是他自己,所以才會把自己奶奶說成你奶奶。

通過對以上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分不清楚“你的”、“我的”,是因?yàn)楹⒆舆€沒有強(qiáng)烈的自我意識。兒童心理專家認(rèn)為,在積極的環(huán)境里,經(jīng)過家長的耐心引導(dǎo),孩子能夠很快地建立起自我意識,分清楚“你”、“我”、“他”;而在消極的環(huán)境中,孩子卻久久地停留于混沌狀態(tài)。為了讓處于混沌狀態(tài)中的孩子盡快啟蒙,做家長的一定要積極引導(dǎo),幫助孩子及早建立起自我意識,分清楚“你”、“我”、“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