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怎么這么能干?
太不像話了,趙鳳昌這么能干,讓那些混日子的庸官們,還怎么混???他這么個搞法,豈不是斷了庸官的生路,剝奪了大家混日子吃飯的神圣權力?
情知趙鳳昌能力過強,居然敢以一人之力,砸整個朝廷的飯碗,已經犯了眾怒,劉坤一左思右想,決定舍卒保帥,干掉趙鳳昌,保護張之洞。遂上奏建議:將趙鳳昌廢黜,逐出官場,永不許進入朝政——他一個人比整個朝廷都能干,所以決計不能讓他再在官場上折騰了。
于是趙鳳昌在張之洞的資助下離開武昌,轉道上海,居住于上海南陽路10號,其居所號“惜陰堂”,從此摩拳擦掌,打定主意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09.風云嘯聚上海灘
離開張之洞的趙鳳昌,如同離開水缸跳入大海的鯊魚,從此無人可制。他到達上海之后,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雄厚政治勢力。
據革命元老黃炎培在《我親身經歷的辛亥革命事實》一文中稱:
……我在上海有一群政治意識不完全相同而一致傾向于推翻清廷,創(chuàng)立民國的戰(zhàn)友。其中教育界為主力,包括新聞界、進步的工商界和地方老輩如馬良(馬相伯)、張謇(季直)、趙鳳昌(竹君)……我們在上海很自然地成立起幾個據點來,經常集會……又一處是趙竹君的家惜陰堂,張謇來上海,時時會集在那里。而奔走聯絡這幾個據點的是我……
黃炎培先生的社會地位姑且不論,我們來看看他提到的,與趙鳳昌相提并論的幾個人物:
馬良馬相伯:統(tǒng)領北洋的袁世凱的老上司,早年袁世凱赴朝鮮打天下的時候,職稱是“幫辦”,幫辦就是幫著老領導馬相伯辦點雜事。再后來,馬相伯老人膩歪了官場上的勾心斗角,進入教育界,創(chuàng)辦了上海復旦大學。所以在這里,黃炎培將他列為教育口人士。
張謇張季直:他是大清帝國的末代狀元郎,早年也曾去過朝鮮闖蕩,當時他的身份,是慶軍統(tǒng)領吳長慶的幕僚,兼差教導吳長慶的兒子及袁世凱讀書。只因為袁世凱讀書疲憊,不上心思,張狀元一怒之下,進入工商界,回到家鄉(xiāng)開辦紗廠,成為晚清赫赫有名的大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