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大營救:救助街頭流浪動物(1)

囤積是種病 作者:(美)蘭德·弗羅斯特


我一輩子都在照顧別人。我感覺人們需要我,但并不愛我、賞識我。這些動物們填補了我心靈的空缺,我是唯一能給予它們關愛的人,我把它們救了出來,讓它們免受浪跡街頭之苦。

-一位擁有66只貓的女士

時光回溯至20世紀50年代,那時,年僅20多歲的帕梅拉(Pamela)擁有沉魚落雁的美貌,作為一位紀錄片制作者,她的職業(yè)為她結識紐約市的時尚界精英提供了諸多便利。她熱衷于派對,同時也沉迷于性愛,在走進一間屋子之前,她會事先挑選出想要與之發(fā)生性關系的對象,并且?guī)缀酢皯?zhàn)無不勝”。據(jù)她的估算,在40歲前,她的情人超過了100名,且國籍遍布全球。她與一位未婚夫在伊斯坦布爾同居了一段時間,兩人分手后,她又跟隨一位秘魯籍情人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誰料卻在此被情人拋棄。帕梅拉24歲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羅馬度過。在那里,她研究文藝復興,并且與一位兼職管道工的男妓享受了一段熾烈的風流韻事。

帕梅拉30多歲時,事業(yè)開始飛黃騰達,她拍攝了甲殼蟲樂隊赴美巡演時的一段訪談,贏取了全球各地眾多的電影合約,也經(jīng)歷了童年時夢寐以求的驚險奇遇。她賺取了可觀的酬金,在影視界聲名鵲起。越戰(zhàn)前期,她趕赴越南攝制了一部紀錄片,其間,她親眼目睹了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特別是兒童們遭受的艱險和苦難,這些都使她觸目驚心。

10年后,帕梅拉的職業(yè)生涯畫上了句點,感情生活也不復存在。她狼狽不堪地生活著,終日為照料自己的200多只貓以及她的心理治療師的600多只貓而奔波和掙扎。52歲時,為了逃離心理治療師及以其為中心發(fā)展起來的一群貓咪收藏狂熱分子,帕梅拉在大半夜恍恍惚惚地拖著形同枯槁的身體,奔跑在曼哈頓的街道上,累得筋疲力盡。

一位在紐約市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xié)會(ASPCA)供職的人是我的同事,他認為帕梅拉的病例會對我有所啟發(fā),于是將她引薦給我。采訪帕梅拉時,她已年逾70,對于自己作為一名動物囤積者的數(shù)十載歲月,她推心置腹地向我作了詳盡的描述。由于幾近狄更斯小說中悲慘經(jīng)歷的童年際遇以及風波不斷的成年生活,她的故事即使在囤積癥病例的研究歷史上也實屬罕見。盡管如此,她的事例仍可以對這種極具破壞性的動物囤積癥的一些關鍵因素起到說明作用。

雖然大部分囤積者收集保存的都是無生命的物體,但對于少數(shù)的囤積者來說,動物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情感的依賴,以及身份的象征。動物囤積癥事例一般都會因其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而被媒體大肆報道。動物囤積者與其收集的動物之間形成的維系關系,是一種特殊的情感依賴,網(wǎng)羅大量動物的人們-尤其是收集貓狗的人-常將自己的行為視為完成拯救動物的使命所進行的一個步驟,并且往往自信具有達成拯救使命的能力。然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所收集動物的健康條件與生活環(huán)境之惡劣低下,這些人卻通常缺乏認識。根據(jù)接受我們訪問的衛(wèi)生部門官員反映,涉及大量動物的囤積癥案例是最燙手的山芋。在這些案例之中,通過動物囤積者協(xié)作解決的不足10%,絕大多數(shù)的例子中,動物與囤積者都居住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

之中。

許多居民都曾有過“養(yǎng)有許多貓的怪婆婆”這樣的鄰居,然而人們對此種動物囤積癥背后的動因卻知之甚少。盡管對于囤積物品人群的研究為數(shù)眾多,但對于囤積動物人群的調(diào)查卻寥寥無幾,而且,這些極少數(shù)的動物囤積癥個案調(diào)查所引用的信息,全都來自諸如動物管制人員、動物保護協(xié)會專員、法庭記錄,甚至新聞報道一類的信息源,罕有直接由囤積者本人提供的任何信息。個中緣由不難理解:等到絕大多數(shù)的動物囤積癥案例曝光于眾人面前之時,當事的囤積者已引起了衛(wèi)生部、動物保護協(xié)會、地方有關部門和鄰居們的注意,照片以及個人信息也都已見諸各種新聞報端,因此,囤積者本人已沒有勁頭再深入討論了。

帕梅拉

帕梅拉出身豪門,童年的物質生活條件極其優(yōu)越,但感情生活卻百無聊賴。她的母親由于卷入了一場同性戀桃色事件,使注重地位的家族名譽受損,繼而在家人的逼迫和重壓下成婚。這位奉命成婚的新娘在帕梅拉出生后就對她不管不問,把她托付給幾位女家教。帕梅拉的父親是個花花公子,他為錢入贅豪門,婚后也不顧家。帕梅拉說,她的雙親并非惡人,只是像孩子一樣欠考慮:“家人把我和我的哥哥像種子一樣隨意拋出籬笆”,然后指望著他們自己成長。

帕梅拉的童年在一個虐待成性、怒目橫眉的法國女家教的管教下度過,母親對此卻毫不知情?!凹医绦〗恪倍啻斡栒]小帕梅拉,告訴她睡前不必費時做禱告了,因為她性本惡,注定要下地獄。每天這位家教都要對小帕梅拉說:“你是頭骯臟邪惡的豬?!毙∨撩防36惚苓@個女人,但“家教小姐”總能逮到她。當心驚膽戰(zhàn)的小帕梅拉被“家教小姐”從床底下拖出來時,她會一遍遍默念:“可惡的變態(tài),可惡的變態(tài)……”有時,帕梅拉還會遭受肉體上的虐待,但沒有任何人來為她遮風擋雨。這時,帕梅拉會蜷縮進一個由希臘神話和由她自創(chuàng)的天主教分支編制而成的幻想世界中,并熱切渴望著某天能“擁有長大的身體”,以脫離生活的苦楚。

帕梅拉果真“長大”了,她崇尚自由,熱愛冒險,但曾經(jīng)遭受的精神與肉體的折磨為她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后遺癥。20歲時,帕梅拉由于神經(jīng)衰弱而求醫(yī)于一位頗有盛譽的心理治療師。這名所謂的“醫(yī)生”使用的是由威廉·賴希博士(Dr。Wilhelm Reich)創(chuàng)建的一種早期的心理分析治療法,其側重點在于打破“性格盔甲”(character armor),以釋放被壓抑的能量。她向帕梅拉及其他的病患推薦空手道、太極拳,以及呼吸練習,無論這些病人患的是情感障礙、過敏癥還是感冒,她都一并推薦使用尖叫、大哭以及嘔吐的方式釋放能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