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法的義理辨別清楚,一切法都有事有理,有事相上修,有理相上修。我們講的是事相上修。理上皈依的三寶,是你自己本身具足了佛、法、僧,現(xiàn)在我們講的是事,先不講理。
有了智慧,世間一切的現(xiàn)象,你就能忍受得了。譬如別人以非理辱罵你,非理騙你錢,騙你一兩百萬,乃至騙得你傾家蕩產(chǎn),你能忍受嗎?你要歡歡喜喜地想:“我的業(yè)障可消了,他替我消業(yè)障。”要是有這樣的心,你當(dāng)下就是菩薩,就是佛。你有沒有這樣的心?你雖然不跟他打官司,往往也會抱怨幾句:“他太壞了,這個人太壞了!”這種情況是每一個人都會發(fā)生的,因此,你必須有這種智慧,能忍受。凡是世間一切種種加害于你的,都能忍受。第一個觀念,認(rèn)為這是我過去業(yè)障所感的;第二是認(rèn)為這是幫助消業(yè)障,促使自己快一點成佛。你若能這樣觀想,也就心安理得。
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觀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困難、我的苦惱,一下子就過去了。中國的儒教思想有一部分跟佛學(xué)很接近,他們勸人的時候就這樣勸說:“花開花謝,時去時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毖劭粗稚?,又發(fā)財,一切都順利,其實你的禍根就在這時候種下了;禍一來了,全部沒有了。
我們看過去歷史上,考上狀元,一帆風(fēng)順,一直當(dāng)?shù)皆紫?,官?dāng)?shù)綐O品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同僚,或者得罪皇帝,下頭這么一攻擊他,上頭這么一發(fā)怒,傾家蕩產(chǎn),你什么都沒有,當(dāng)下就光。所以,得也別高興;失了,也不要悲哀?!暗煤巫隳剑Ш巫惆А?,得沒什么好羨慕的,失了也用不著悲哀?!暗檬г诒?,敬憑天裁”,這個“天裁”,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你所做的業(yè),業(yè)因如何,業(yè)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該受的,你就受了。你這樣來分析,這樣來認(rèn)識,一切事物無常,像幻化一樣的,沒有一堅固性,你就不貪戀了。
不貪戀的話,你就沒有恐怖。平常這樣觀想的人,要是丟了什么,或者命沒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轉(zhuǎn)一段生死吧。那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可能在來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币赃@種觀念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當(dāng)然會得好處的,因為你不再癡迷了。
有些人當(dāng)他得勢或是升官、發(fā)財?shù)臅r候,他六親不認(rèn)了,他不了解,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蛘呤撬袑W(xué)問,輕視沒學(xué)問的;或是他有財富,輕視窮人。這些都不可以,要把驕慢轉(zhuǎn)成謙恭卑下。
例如說,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宰相晏子,為人非常的謙虛,小心謹(jǐn)慎,很怕說錯話,或做錯一件事情。那時候的宰相,沒有汽車可坐,他們都是趕著馬車。給他駕馭馬車的御夫,就因他給宰相趕車,便驕傲得不得了。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門縫,看見他先生給宰相趕馬車那種驕傲的樣子,他太太嘆氣了。他回到家后,他太太要求跟他離婚。他說:“為什么?我沒有一點兒錯,也沒什么錯事,你為什么要離婚?”她說:“因為你的行為。”他說:“我有什么行為不好?”她說:“你給誰趕車?”他說:“給丞相。”這一說,他那股驕傲勁兒又來了。她說:“你看見丞相是什么態(tài)度沒有?”他說:“沒注意。”她說:“丞相坐在車?yán)?,謙恭謹(jǐn)慎。你給人家趕車,坐前面,驕傲得趾高氣揚(yáng),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這樣的男人,我跟你過一輩子太冤枉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含義非常的深,大家想一想,沒有什么可驕傲的。釋迦牟尼佛為天人之師,我們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王,他面對一切眾生施舍的時候,都謙卑屈下?!兜夭亟?jīng)》說得很清楚,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如果他們布施的時候,謙恭卑下地給六根不全的貧窮人,親手布施,軟言慰喻,說著很柔軟的話安慰他們。這樣子才積福德,要是這樣來做,你就是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