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法,一切外道典籍不皈依。那么,學不學世間典籍呢?菩薩講究五明學,要學,學不是皈依,學了拿來當工具。你要是不學文字、不認識字,你還能學佛、能看經(jīng)嗎?把世間典籍當工具,不是皈依,你經(jīng)常這樣子地來考驗?zāi)愕男睦怼?
皈依僧,我們受的是清凈福田僧,你就不要起分別心,哪一個僧清凈,哪一個僧不清凈,你不知道的;你所知道的只是現(xiàn)象,你看見現(xiàn)象,看不見他的本質(zhì)。
我們對于一切三寶,不用分別心,我們無分別心去信仰、去恭敬、去做皈依。受了三皈依之后,應(yīng)當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先講精進心。你受了三皈依,要能夠經(jīng)常地不失掉三皈依的體,就是要念誦。多了不能夠,十聲一定要念。本來還有皈依頌,三皈依的頌。我們學密宗、受灌頂?shù)娜?,必須得先念十萬,有這么一小本,叫做皈依頌,就是頌佛、法、僧的功德,要念十萬;而后,就不要念十萬了,就常常地念,不失正念。你必須得有精進心。
有了精進心,你正念不失。所謂正念者,就是不失掉念佛、念法、念僧,經(jīng)常地回復(fù)著念。要是你遇到了痛苦,或者危險,你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有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可以吧?念“觀世音菩薩”當然也可以。專念一佛、一菩薩名號也可以。
但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切僧人,包括這些菩薩,包括羅漢,包括凡夫僧。佛是一切諸佛,像我們所知道的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上方的不動佛、多寶如來等等,你皈依的佛是一切佛。法是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一切諸佛都有說法,不僅僅是我們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皈依僧,過去的、現(xiàn)在的一切諸僧,你都皈依,而不是哪一位。這就是經(jīng)常不懈,有這樣的精進心。
我們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諸位是兼業(yè)的,不是正業(yè)的,信佛是兼業(yè),是你們的副業(yè)。對我們和尚來說,可是專業(yè)。專業(yè)者都沒做到,副業(yè)者又怎么能做到呢?我們不必去分別他做到?jīng)]做到。不然你問哪個師父:“你是不是晚上睡覺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磕闶遣皇窃缟掀饋硪材睢б婪?、皈依法、皈依僧’?。俊睂I(yè)者不同?;蛘咚艹帧镀召t行愿品》,他念十大愿王;或者他是專門修凈土的,念著“阿彌陀佛”,他就念“阿彌陀佛”了。專業(yè)的,各念各的。
可是我們剛受三皈依的,你還沒有專修哪位本尊,你可以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具足了,功德很多。不要起分別心。如果你說“我常誦《地藏經(jīng)》”,你就念“地藏菩薩”;“我常念《普門品》”,你就念“觀世音菩薩”;你誦十大愿王,就念“普賢菩薩”。哪一個菩薩都能使你消災(zāi)免難,你學哪一法,跟哪一個有因緣,你就學哪一個。
面對我們的道友,我不勸他說你學哪一法;不會因為我信哪一法,我學哪一法,叫你也跟著我學哪一法,我不會這樣做的。你學的是佛,要學佛祖說的法,法有八萬四千之多,比這還多,你跟哪個有緣,你先見到哪個了,跟你有緣,你就專心修哪個,一定能成就。不因為這個師父說念佛好,你跟著念佛;那個師父又說讀《華嚴經(jīng)》好,你就讀《華嚴經(jīng)》;再一個師父說《法華經(jīng)》成佛的,你也去讀。讀到最后,你什么也沒得到。要專一,看你自己的因緣。
因此,你受三皈依之后,要有精進心,精進就是不懈怠的意思。有了精進心做什么呢?就是念三寶。念三寶,我們前面講過,簡單重復(fù)一下,念三寶,念佛的功德。因為佛說法,我們才聞得到法。報佛恩,除了念佛的功德,還有念佛的恩德,我們要報恩。怎么樣報法呢?有些道友就問我了,怎么樣報恩???你念經(jīng)就好了,乃至于四句偈都好,念四句都可以,隨便你哪四句,哪部經(jīng)上的四句話都可以,也算報佛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