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生活的種種幻象

平常禪 作者:(美)艾茲拉·貝達


如果能重復練習上百次或上千次,到了某個時刻我們就會看到,即使是最頑固的念頭也無法代替真相,因為它只不過是個妄念罷了。我們更可能會見到這個特定的念頭一直在默默主導著我們的行為。就在見到的那一刻,我們開始有了覺察,在這之前我們一直是盲目的。我們的盲目主要是由定義造成的,一旦能運用精細的加標簽方法,覺察之光就會開始照亮過去所看不到的信念--那些會造成不圓融的行為模式的想法。

我們通常無法看到自己的盲點有多少,也看不到自己有多么缺乏自知之明,或是為自己及別人帶來了多么大的破壞。我們也許對修行已經(jīng)耳熟能詳,對所有的技法也都知道了,但有時還是會缺乏面對恐懼時所必備的條件--以無情和誠實的態(tài)度來檢視我們所有的盲點及行為。

從某方面來看,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知道得太多了。我們想得太多,說得也太多了。我們很容易就會以認知、思想和話語來取代艱苦的實修。但這并不意味修行是一件陰森而冷酷的苦差事。我們越是能誠實地看透自己的盲點和策略,就會變得越輕松,為什么?因為越是覺察得清楚,我們就越能放下不必要的包袱--緊抓不放的自我形象、矯飾,或是讓自己成為特殊人物的欲望。

我第一次見到凈香·貝克是在某次閉關時的正式訪談中。和這么著名的一位禪師見面,令我感到坐立不安。我坐定下來,并且告訴了她我的名字。她問我:"你是從哪兒來的?"我立刻嚇得呆住了。我以為她問的是一則禪宗公案,于是趕緊回答:"我不知道。"她聽了之后放聲大笑。她當時的意思只是"你住在哪里",我卻懷著過多的預設--譬如禪是什么,一位著名的禪師可能會怎么樣,我的表現(xiàn)應該怎么樣--而完全沒覺察到這些意象的真相。因為當時我還沒領會標明念頭的價值所在,因此對那些未經(jīng)檢查的意象信以為真了。從那時起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種標明念頭的方法確實能厘清主宰我們生活的種種幻象。

我們時常會忘掉修行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有時我們會忘記自己必須進行的一些基本訓練。從修行生活的開始到結尾,都必須一再地付出努力。標明念頭的方法主要是在幫助我們?nèi)鐚嵰姷竭@塊瑞士乳酪的坑洞。如果不再認同自己的信念,就不會稱這些坑洞為"我"了。一旦停止相信這些坑洞的實存性,就能意識到更大的整體。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標明念頭的修煉并不是那么容易達到的,要想精細地進行這項修煉,就必須持之以恒,誠實地對待自己,而且可能得花上多年的時間,才能發(fā)展出足夠的功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