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問我這本書是給什么樣的讀者看的。作為悉達多的追隨者,能為他的教法和他所留給我們的一切提供服務,一直都是我強烈的愿望。我所有的上師們都曾說過,將悉達多的話語與想要了解的人分享,是最好的服務。因此,縱然已經(jīng)有極多的佛教典籍和教法存在,我想再寫一本也許不是壞主意,因為它可能會利益一些我跟他們有緣的人。因此,我心中沒有特定的讀者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緣,因此這本書可能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不久之前,我和一位住在北京的友人陳冠中先生閑聊,談起佛教在中國的情形。他的看法令我既驚訝又困惑。我一直以為佛教曾深植于中國,因此起了這個話頭,但他卻告訴我事實上基督教才是現(xiàn)在在中國發(fā)展最快的宗教。他的解釋是因為許多人認為基督教代表現(xiàn)代化與民主,而把佛教和帝制、封建甚至迷信聯(lián)想在一起。我對于大家選擇基督教沒那么困惑,但他所說的理由卻令我不解,也更加強了我動筆討論佛教的意愿。我的感覺是,雖然中國有極大的成長和改變,但一般人對佛教基本教法的接觸還是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也大部分都是混雜而不純正的。佛教被視為古老、過時、非民主的事實,就是它受到誤解的最佳明證。雖然所有的宗教都各有優(yōu)點,但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佛教比基督教更平等,更現(xiàn)代。佛陀曾說,“你是自己的主宰?!边€有什么比這更平等的呢?佛陀以這句話肯定了每個人最基本的人權。而大乘教義認為每個人都本具佛性,不是更平等的觀點嗎?事實上,佛教基本上是非神論的——佛教徒并不相信有個全能之神獨裁地控制著一切。佛教徒也尊崇僧眾的概念,和佛法、佛陀本身一樣重要。
不過也許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因為佛教起源于亞洲,由東方的大師和信徒們所弘揚,因此我想象中國會驕傲地擁抱這些教法,一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發(fā)源于中東,而由西方世界所弘揚一般。
1982年我首度造訪中國,其后又有數(shù)次機會前往。每次我都注意到兩件事:巨大的經(jīng)濟成長,以及愈來愈多人對心靈性和精神面的渴望。許多混雜了健身和民間信仰的新式宗教興起,支持了我的觀察。最近一次的中國之旅,當我了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內地教法之后,我開始感覺到急迫性。因為在西藏雖然還是有許多優(yōu)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貨。除非你能遇見具足佛教正見而且慈悲的具格藏傳佛教上師,他們真正關心眾生的證悟,而不只是想號召大群弟子以便獲取供養(yǎng);否則的話,相當容易受到誤導。
從我身為藏人的一點體驗,我注意到一些藏人傾向于教導西藏法——西藏文化、西藏習俗等——多于佛法。我認為傳達佛陀確實說過的話語,譬如: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一切現(xiàn)象既非無因,也非源于創(chuàng)造者,而是來自因緣;行之善惡取決于背后的動機而非行為本身等等,將這些教導給世人是非常重要的。舉止穿著像個藏傳佛教修行者,反而是比較不重要的。
另外,令人憂心的是,在這個物質主義的世界中,精神層面也物質化了。世世代代以來,無數(shù)的佛教大師們,以大菩薩的發(fā)心和事業(yè),化現(xiàn)各種形式,從苦行僧到國王,不一而足。然而,喬達摩佛陀在街上赤足托缽的簡單身影,似乎愈來愈不受重視了。現(xiàn)今,許多西藏喇嘛和他們的信徒們,比較熱衷于建造金頂大廟。我怕再過個五十年,中國佛教徒會以為大寺廟、大佛像、大僧團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從內地和西藏的友人口中,我聽說各式各樣的郎中從四面八方涌現(xiàn)。而這些人大都前往了內地,因為大家渴求心靈與精神面的事物。這種渴求,更加強了必須把事情弄對的急迫性。 中國是個高速成長的國家。然而,在物質進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迷失而忘記了心靈的一面。也許對實用主義的中國人,要說服他們心靈方面的努力會有利益是不容易的。在經(jīng)濟如此蓬勃發(fā)展的當下,人們不愿意浪費時間在心靈層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從非常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以心靈為目標的物質主義,比起純粹為物質的物質主義,更具有長遠的利益。
最讓我不解的是,我們花了這么多努力,卻只去獲得只能享用于此生的物質回報。如果唯一的價值只是讓自己、眷屬和朋友有錢有勢的話,那么搶劫、詐欺、販毒等各種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怕被逮捕,還有什么做不出來?設若連這也不怕了,那么我們何必還需要倫常、道德、善行、慈悲,甚至對國家的忠誠?因此,如果所有人想的只是這單一、相對短促的一生,結果可能是社會瓦解。難怪我們在報道中讀到,在中國許多人販賣贗品,不只是衣服,還包括藥品、嬰兒食品等不良甚至危險的貨品。這都是只想到眼前、短視的后果。我們不必考慮來生,人類只要考慮到下一代的福祉,就會對整個世界帶來極大的利益。即使來生不存在,業(yè)報也不存在,你就如植物般地活著,我敢毫不遲疑地說,即使你的目標只是滿意和諧的此生,佛陀的智慧還是可以幫助你,或至少對你無害。
有一回我在緬甸的一個購物中心,看到一位比丘對著一小群人,正在給一個簡短的開示。我的翻譯者不太會說英文,但從我所了解的,這位比丘是在教導類似不要殺生或盜竊的基本善行。在這個世紀當中,追求物質的強大力量,已經(jīng)讓這種出家眾的身影變得稀少了。能維系實際支持并供養(yǎng)出家眾的傳統(tǒng),會帶來世界的和諧。珍視這種系統(tǒng),本身就是和諧的行為。 最后,我想說的是,除了幾個不太長的朝代,幾世紀以來,極度實用主義的中國人采用了儒家,而非佛家或道家,以至于道家?guī)缀趿藷o蹤跡了。這是很令人傷心的事,因為即使是《道德經(jīng)》的只字片語,都是無價的。我對儒與道所知有限,但是我的猜測是,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識,因此實際的中國人喜好儒家;而道與佛提供的卻是超越常識的智慧。它不能帶來即刻的獲利,但是如果中國人能看到擁抱智慧的長遠利益,我有信心中國人會再度擁抱佛教。畢竟,這是一個與文殊師利及觀世音兩位大菩薩有深厚淵源的民族?。?/p>
宗薩蔣揚欽哲